物价高涨使各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进入2008年,“通货膨胀”登堂入室,成为各国最头疼的问题。今年以来,几乎每个国家新公布的CPI数字都在不断刷新上月数据,创下几年甚至十几年来的新高。这点在亚洲尤为明显。目前,菲律宾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达到11.4%,泰国8.9%,中国也一度突破8%。在较为发达的日本,通胀也达到1.5%,为15年来的新高。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在今年7月的一次演讲中表示,食品和石油价格上涨是亚洲地区经济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不断高涨的物价使得新兴亚洲国家不堪重荷。今年6月,越南股市胡志明指数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内暴跌了700多点。高达25%的通货膨胀率、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过多的外债规模使得越南经济出现危机信号,外界一度揣测越南要爆发金融危机。
实际上,远在欧洲,通胀也超越经济衰退,成为欧洲经济“最大的痛处”。经历过前几年的经济低迷后,欧洲经济近年来稍有起色,但直追经济增长率的CPI增幅让欧洲人高兴不起来。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欧元区6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升4.0%,这一数字创下了欧盟统计局自1997年开始收集该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数据显示,美国今年6月的CPI同比增幅也达到了5%,创下了17年来的新高。
去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50美元一路飙涨到140多美元,铁矿石也在今年6月 “再度加价95%”。
更为严重的是,全球粮食价格也在飙涨。今年4月,标志国际大米基准价的泰国大米突破每吨1000美元,3个月之内上涨2倍多。到5月末,全球的大米价格已经较去年同期上涨约57%,粮食价格上涨犹如一场“无声的海啸”,席卷全球,致使全球37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为了抗议粮食涨价,肯尼亚、埃及、喀麦隆等国陆续爆发了抗议示威活动,一些地区还发生了暴力冲突,上百人因此丧生。
截至6月底,受次贷危机、高油价和高通胀等因素冲击,全球50个主要股市的总市值减至52.6万亿美元,与去年10月底股市市值历史高峰相比,约减少了10万亿美元,降幅达17%。其中,中国上证综指累计跌幅高达48%,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总市值蒸发了接近15万亿元。
专家说,目前解决全球性通胀的唯一办法,可能就是所有国家携手,通过共同加息等方式来收紧全球货币政策,克制通胀。但真要做到这点,难度很大。同样是在经济衰退和通胀之间,美国人却选择先解决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尽管如今物价飙升,美联储不得不在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和金融市场混乱之间进行权衡,“经济是否已经进入下行通道”才是格林斯潘、伯南克等业内人士最热门的争论话题。
和通胀相比,真正会对全球经济造成致命打击的却是“滞胀”。滞胀是停滞性通货膨胀的简称,在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现象,即物价上升而经济停滞不前。有学者表示,美国已经处于“温和”滞胀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欧美与新兴经济体坐到同一条船上。不少国家抱怨,本国的通胀属于“输入型通胀”,欧美国家抱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低端产品涨价向全球“输出”通胀。但更初级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飞涨,又是发展中国家通胀的根源。(来源:环球时报 驻美国特约记者陆乐本报特约记者 康妮 本报记者 胡笳 编辑:刘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