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9日,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苏丹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2005年1月,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苏丹南北双方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结束了20多年的第二次内战。根据协议,苏丹南部地区在民族团结政府结束6年过渡期后,于今天就北南统一问题举行全民公投,决定南方与北方统一还是独立。如投票结果是南部从苏丹分离出来,在未来的6个月过渡期内,北南双方将就边界划分、尼罗河水和石油资源分配以及国际债务分担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协议后南部地区正式成立自己的国家。苏丹正处在历史的关键时刻。
数据显示,南部地区为参加公投已登记在册的选民共有393万余人,其中95%以上生活在苏丹南部,几乎占南部地区人口总数的一半。近12万人在北部地区登记,约6万人在8个海外投票中心登记。投票率必须达到60%以上结果才有效,且超过半数选票支持统一或分离,公投结果即合法有效。投票站关闭后,计票工作立即展开,当场宣布结果,各投票站将统计结果汇总到所在州,各州统计完后将结果汇总到喀土穆,最后由公投委员会公布最终结果。
公投很可能把苏丹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从而改变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地理及政治版图,牵动人心,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据报道,欧盟、阿盟、非盟等国际组织、美国卡特中心等民间机构以及一些国家政府派出的观察员都对公投进行监督。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南非前总统姆贝基乃至好莱坞影星乔治•克鲁尼等人士观察公投。应苏丹北南双方邀请,我国也派团赴苏丹观察公投。
苏丹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人生活在北部喀土穆,大多是阿拉伯穆斯林。生活在南方撒哈拉边缘的,大多是传统非洲部落或基督教徒。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南北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引发两次内战。第二次是非洲大陆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之一,200多万人丧生,400多万人流离失所。长期的武装冲突和政治动乱使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令苏丹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巴希尔政府1989年执政后作出只在北方实施伊斯兰法和在苏丹实施联邦制等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决议。但南方坚持要实行民族自决,建立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在历经国际斡旋及多年谈判后,根据协议,南部地区举行这次公投,以决定是否从苏丹分离。
苏丹南部一旦独立,势必对苏丹和整个非洲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且苏丹南部局势并不稳定,部族矛盾可能加剧,达尔富尔地区可能仿效谋求独立。公投结果也可能导致重新发生暴力冲突。巴希尔总统在访问苏丹南部时强调,统一是南部民众最理想的选择,符合全体苏丹人民的利益,呼吁民众在公投中选择统一。他同时表示愿意接受公投结果,如果南部选择分离,北部将提供全面援助,以继续保持“独特联系”;如果南部选择分离,喀土穆政府将第一个承认南方新国家,双方将展开全面合作。
即使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相互经济依赖也会把南北紧锁在一起,如苏丹的主要油田在南方,石油的出口渠道基本上在北方,南部则必须穿越北部的输油管道原油才能出口。无论如何苏丹人民和国际社会不愿看到这个国家再度陷入暴力冲突的深渊。为保持苏丹2005年以来相对稳定的局势,期待各方在“后公投”时代能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确保和平稳定,压倒冲突动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丹走到今天为时久矣!喀土穆有民众认为,正是殖民统治时期南北长期分治导致裂痕,在种族、宗教、文化上存在分歧,加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南方产生脱离苏丹的诉求。这是西方势力操纵干扰的结果。美国驻苏丹的两名大使也参加这次投票,为“分化”他国,可见介入他国内政之深。
公投能否顺利进行,公投结果能否被各方接受,苏丹能否走上和平稳定发展道路,遇到艰难险阻能否有效克服,人们将拭目以待。对于本次公投,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希望公投能在公正、自由、透明、和平的气氛中举行,使公投结果真正反映人民意愿。不论结局如何,1月19日,都将是苏丹历史的转折点。
(作者:前中国驻加纳使馆参赞、外交笔会副秘书长 戴严 编辑:陈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