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第三次峰会即将于4月14日即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南非作为新成员也将参加这次会议,为会议增添更多色彩。“金砖国家”成员将遍及亚非拉欧新兴市场经济体,更具有代表性,进一步展现它的魅力。
“金砖国家”的诞生和逐步向机制化迈进,并非偶然。
首先,它是时代变迁加速发展的反映。冷战结束后20年来,发展中国家大面积兴起,历史性地改变着国际力量对比。不仅俄罗斯浴火重生,迅速恢复了大国地位,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也以惊人的发展速度,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国力。在这种情况下,这五个国家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及和平与发展的大局,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共享繁荣”,它们走到一起是很自然的。
第二,“金砖国家”有着基本的共同诉求,如都坚持自己的民族传统和国家特性,坚持自主选择发展模式;都主张建立更加公平与合理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都在寻求和平的国际环境,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平等化,以及合作共赢;都支持联合国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希望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和公正的多极世界”。
第三,“金砖国家”合作(组织)既是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三边合作机制的延伸,也是印度、南非和巴西三国“准联盟”机制的延伸。这是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过程中新兴市场经济体联合自强的需要,也是它们争取更大发言权的需要。
“金砖国家”第一次和第二次峰会2009年和2010年先后在俄罗斯和巴西举行。这两次会议都是在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召开的。“金砖国家”协调立场和政策,在基本共同诉求方面取得了共识;在妥善应对金融危机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比较高度的一致。两年来,“金砖国家”率先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巨大阴影,迅速恢复了增长。2010年,它们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经济平均增长率近7%,比世界平均增长率 高出两个多百分点;它们吸引外资总额已占到全球的53%,在IMF的份额也将达到14.81%(接近一票否决权)。它们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领跑者”,在G20集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引人注目。
这次三亚峰会,从宏观上看,是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头召开的,背景有所不同。最令人震惊和忧心的,一是东边日本发生了自然灾害大地震;二是中东发生了政治和军事“大地震”。这两个“大地震”开了个不好的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众多机遇。“金砖国家”作为一支兴起的重要合作组织,不能不有所作为。因此,预计这次会议将在前两次峰会的基础上就当前形势深入交换意见,进一步协调立场,加强合作,展现魅力:
1、在基本的共同诉求方面,估计将有所行动。对安理会1973号决议,“金砖国家”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都投了弃权票,并持保留或严重保留态度。南非虽然投了赞成票,但事后明确反对美英法军事打击利比亚,并支持了“非洲解决方案”和路线图。这是一个好兆头,全世界都注意到了。峰会如能取得一致,发表政策性声明,或支持某种非洲解决方案,反对利用1973号决议滥杀无辜,维护利比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和平与政治解决“给力”,将是很有意义的。
2、日本大地震和由此而造成的核辐射,引发人们对利用核能问题的一系列反思。“金砖国家”都需要发展和利用核能,因此,应该利用峰会的难得机会,取得一些必要的共识,交换经验和意见,防止自然灾害对人类安全的挑战。
3、当然也是很重要的,就是为稳定复苏和“可持续的”平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G20今年在法国召开的峰会协调立场,做好准备。在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更要沿着积极、包容而又循序渐进的方针迈出坚定的步伐。
从目前国际舆论的反应来看,某些老牌发达国家不愿意看到“金砖国家”联合自强的局面,仍在利用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历史遗留问题,多方挑拨“金砖国家”的相互关系,与会五国不能不认真对待,妥善处理。至于说什么“金砖国家”将要与G7对抗,甚至“取代”G7,那是不符合事实的。“金砖国家”既没有这个愿望,也没有这个可能。它们需要的是,推动世界向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是相互关照彼此的基本利益,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王嵎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编辑:陈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