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世博会闭幕一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特别规划顾问徐波博士在巴黎接受本网记者(以下称“中国日报网”)专访,就世博会精神遗产及后世博中国如何借助教科文平台参与世界跨文化对话进行了深入探讨。
徐波自2004年4月就从中国驻法大使馆调任上海世博局工作,历任国际联络部长、参展部长、外事办公室主任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总代表助理,亲身参与了世博会的申办、筹办、运行达十年之久。
作为一名资深的职业外交官,徐波曾出使过贝鲁特、布鲁塞尔、斯特拉斯堡、巴黎等十余年,其丰富的外交生涯及上海世博会独特经历使其成为一名不可多得的跨文化冲突管理专家。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徐波到巴黎新岗位任职,仍然在结合现职岗位关注后世博时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命题。
徐波拥有语言学学士、国际法学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发表过《中西欧直接投资关系研究》、《法兰西印象—一个中国外交官中的法国》、《世博礼仪》、《上海世博会与人类跨文化对话》等著作,曾获得法国棕榈学术骑士、法国总统国家功勋骑士勋章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特别规划顾问徐波博士在巴黎接受专访
一、精神遗产与物质遗产同等重要
中国日报网:从您的简历可以看出,您是见证上海世博会举办全过程的极少数组织者之一。在举世瞩目的的上海世博会闭幕一周年之际,是不是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近百年走向世界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
徐波:是的,轰轰烈烈的上海世博会已经结束整整一年。一年来,我每次回上海只要有时间,总要去世博园区走走,试图追忆当年那些荡气回肠的日子。我觉得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重大,是中国现代化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如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在开幕式上所说,这是一届真正意义上的21世纪博览会,是一个见证中华民族崛起的博览会。
我认为,要正确认识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必须从历史的横轴和纵轴两个坐标轴来考察。从横轴看,这是中国社会全方位立体式地拥抱国际社会。为什么这样说?首先看参与的主体和主要受众。中国参与世博有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国家馆、有最佳城市实践区内的城市案例及企业馆组成,体现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以及国资、民企和台商等整个社会的全面参与。由于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向内陆递进,上海世博会也成为西藏、青海、新疆等老少边远地区拥抱世界的机会。从受众看,世博95%的参观者是中国人,说它是中国人了解世界的机遇并不夸张。
从历史纵轴看,中国曾有三次拥抱世界的机会。一次是1405年郑和的七次下西洋,一次是1607年徐光启与利马窦的对话,还有一次是1793年英王特使马尔嘎尼使华。三次机会中只有徐光启抓住了机会,开创了与利马窦中西文化对话的先河,使欧洲先进的科学天文知识进入封闭的中国,然而,本可凭借其航海技术改变世界历史和版图的郑和却与历史失之交臂,马尔嘎尼则因不愿向乾隆下跪,使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和最大的农业国失去了联手合作机遇。
我觉得,无论从横轴还是纵轴,历史将告诉我们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社会认识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中国目前占世界经济总量10%,人口20%,中国影响无处不在。中国每年也有五六千万人出国,但相比13亿人口只是5%,远低于韩国每年出国1200多万,约占其人口的20%。中国经济与世界依存度那么大,如国民不了解世界,就会出现对世界认识偏差,就难以扮演负责任大国的角色。为此,我曾定位世博是中国人民的“一次地理大发现”、是8万志愿者同学的“一个世界公民速成班”,是中国与世界“一次文化对话的大演练”。面对如此厚重的历史意义,只有时间的流逝才会使我们以一种更淡定的心态去认真理解。
我以为,上海世博会的最大精神遗产是按国际规则办事和中方组织者为此所体现的谦逊、宽容和妥协精神。这种换位思考就是地球村民的共赢意识。这样的精神遗产很重要,但我们讲的不够。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不仅是组织者工作的成功,也是我们与世博国际大家庭合作的成功,而这种合作共赢的基础就是对国际规则的普遍认同。上海世博的城市主题是普世的,操作的方法也是普世的。没有基本的普世规则,世博会,甚至我们今天所谈的全球共治就是一句空话,世界和平就是一种奢望。国际社会越来越象一个利益共同体,各种和平、发展和生态的挑战使我们与世界绑在一起。所以,这次世博会是中国社会国际人文精神的大普及。我相信,只要我们再有一两次类似世博会这样国际大型活动的洗礼,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现代化、越来越与世界接轨的文明发达国家。
中国日报网:我们知道巴黎举办过7次世博会,是历史上世博会举办次数最多的城市,也留下了诸如埃菲尔铁塔等标志性建筑,成为巴黎世博会留给世人的文化经典。与之相比,上海世博会的后期安排是什么样的?一年来,媒体对后世博报导不多,能否告诉我们那些参展方的展馆是如何处理的?
徐波:您说的对,7次世博会为巴黎留下了不朽的物质遗产。读者们知道比较多的是埃菲尔铁塔,其实,巴黎世博会留下来的岂止是铁塔,还有现在的奥赛美术馆、用于艺术展览的大小皇宫、用于科技和历史展览的夏约宫和专供展览抽象艺术的东京宫等。可以说,这7次展览每次都是巴黎打造国际艺术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很高兴看到,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保留了西、意、法、俄、沙特等数国优秀展馆,从而使它们与中国馆一样成为上海世博会难忘的物质遗产群。事实上,物质遗产非常重要,看不到物质遗产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能想起上海世博会的精神遗产?上海世博会联合国总代表、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贝楠当初一直对我说,上海应该有自己的古根·海姆。我想,上述优秀展馆的保留为上海今后打造中国乃至亚洲一流的国际博物馆创造了物质条件。当然,最好的遗产不仅是物质遗产,还要有精神遗产。
人们看到埃菲尔铁塔,除了想起1889年博览会外,还会想到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原因是物质遗产可以被消灭,精神遗产不能。水晶宫已付之一炬,但伦敦世博会开启英国和世界工业革命时代的精神遗产万世传承。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具有时代和普世意义,我曾建议成立“Better City, better life Foundation”作为传承世博精神遗产的载体,让世博会参展方的总代表成为基金理事,将他们留住,这样,我们不仅可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会”,还可在世界上不断宣传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传承我们的事业。这一点日本世博会组织者就比较聪明。大阪世博会设了个“COSMOS”奖,爱知世博会搞了个环保NGO,到处宣传爱知世博会“爱地球”的思想。
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世博局已改制成世博公司,我当年的同事们依然在夜以继日的工作,在精心描绘后世博的蓝图。据我所知,后世博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国馆前不久还举行了毕加索画展。有关后世博园区的利用问题,您可向他们请教。在此,在后世博一周年之际,我衷心希望世博会园区的后世博开发工作会将把上海和中国的文化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