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历时三个月的湘江干流首次禁渔正式结束。好不容易开渔了,而渔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渔民们普遍反映,“湘江长沙段的鱼越来越少了,捕捞越来越难”。
据了解,尽管实施了禁渔制度,但受城市排污对水环境的污染、法律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湘江鱼类增加短时间难以见效。为一探究竟,记者特地登上渔民易国军的小木船进行体验式跟踪采访。32岁的易国军来自湖北孝感,在长沙湘江捕鱼已有5年多。凌晨3点半,伴着轰轰的马达声,小船缓缓地驶向湘江深处,半小时后抵达深水区。易国军顺了顺已经收拾好的渔网,准备下网捕鱼,他的妻子陈燕则去掌舵。说话间,第一网鱼已经开始准备拉上船了,但看着渔网慢慢露出水面,易国军皱起了眉头。只见大网里面稀稀拉拉地挂着一些小鱼,而网里还有好多塑料袋和饮料瓶子,“这年头从水里打出来的垃圾比鱼都多”。好不容易清空网具后,易国军调整了一下航向,继续下第二网。“原来鱼多的时候一天出去一趟即可,现在我们一般都上午、下午甚至晚上都加班加点捕捞,希望多打点鱼。”易国军说。这时第二网鱼上了船,情况依然不好。易国军蹲在渔网前,与妻子一起将网里的鱼和垃圾挑出来,小鱼被放在了一个小盆里留作他们的下饭菜。经过一上午的捕捞,易国军的渔船上装了几盆鱼,“能有个30来斤吧,不赔本就行了。”易国军说,除了环境污染导致的湘江鱼类减少,渔民“屠城”似的捕捞也让鱼类资源日益枯竭。“以前都是用丝网、撒网等捕捞工具打鱼。现在不少渔民都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渔网,俗称’绝户网’”,“那一网下去,连个小虾米都能打上来,而且还有禁渔期偷着捕捞的。”下午3时许,小船回到一处渔船集中停靠的临时鱼市。还未靠岸,就有人向易国军打起了招呼。“今天没多少东西”,最终,300元钱交到了易国军的手里,“还行,今天没亏本。”“这个季节是捕鱼丰收时节,一年就靠这个时候挣钱。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打个七八十斤,但今天这种情况也就是二三十斤。”易国军告诉记者,像他这种小渔船,一天下来可以打八九网鱼,近年来由于湘江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他的收成也日益下降。
据悉,湘江干流是湖南最大的河流,境内全长670公里,是湖南乃至全国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资源宝库。由于滥捞滥捕及水质污染,近年来湘江渔业资源急剧减少,河中的鱼类已从上世纪的140多种下降到目前的30多种,鱼的个体重量也大都减轻。为保护湘江鱼类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湘江干流2013年4月1日至6月30日首次全面实施禁渔期制度,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渔政部门也加大了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记者 龙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