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上周直播的元宵喜乐会上,龚琳娜和声灵组合带来的一曲《丢丢铜》,再度被网友围观。从《忐忑》到《丢丢铜》,对于龚琳娜的音乐,公众舆论一直处于两极化状态。针对作品,有人说“感觉像噪音,听完她的歌只想去揍人”,有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针对龚琳娜,有人赞她执著于民歌艺术探索,也有人惋惜她滑入搞怪成瘾、哗众取宠的泥淖。
龚琳娜的“神曲”,艺术?垃圾?
一首歌曲,变成一场游戏
“在舞台上我不怕变丑!”很多次接受采访,龚琳娜都如此表白。
不管是唱“听一万遍也学不会”的《忐忑》,还是“只能听清楚两个字‘丢丢’”的《丢丢铜》,龚琳娜唱得都是一本正经。至于夸张甚至有些搞怪的表情,她觉得那是表现歌曲内涵所需:《忐忑》就是夸张变形地展现一种生命的活力。“现在的中国民族音乐就像当年的我,迷茫不知出路。我希望用自己的例子告诉同行,你得做有力量、有内容的音乐,才能让观众为之一震。”
生于贵阳的龚琳娜,5岁登台演唱,7岁国内巡演,1999年以文化部“民歌状元”称号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25岁时,她荣摘第九届青歌赛民族唱法银奖。之后,她远赴德国追寻自己的音乐之路。也许这位“出身”正统的民歌手不曾料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非正统的方式走红。
在网络上,《忐忑》成了一个参与度很高的“网络游戏”。网友们争先恐后为这首歌填词,并拿它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消遣。而“龚阿姨”龚琳娜也成为被调侃的对象。生活中,《忐忑》在民间掀起了一场狂欢,炒菜唱《忐忑》,打蚊子唱《忐忑》,哄孩子睡觉唱《忐忑》,还有人将《忐忑》设置成起床闹钟。
明星的介入,使《忐忑》愈加成为一个公众娱乐话题。王菲饶有兴趣地翻唱这首歌,结果“眼珠子都转丢了也没找着那忐忑劲儿”。此外,郭德纲、杜汶泽、水木年华等也都来掺和,赵本山更是对媒体说,没事儿喊一两嗓《忐忑》,不失为减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