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三部曲》出版 讲述中国百年海军史
[ 2007-08-06 11:24 ]

关注历史中人物的命运

中国海军的建立要追溯到洋务运动海防筹议时期,“一部海军史实际上也是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历史的缩影。”在黄传会看来,史学家更重视对宏观历史事件的描述,而“文学家更关注笔下人物的命运”。“过去总是从宏观入手写史,《史记》中关注人物命运、竭力展示人物性格的‘史记传统’渐被遗忘。”舟欲行说。

关注人物命运,使作者的足迹遍及每一个可能隐藏着历史真相的角落。在丁汝昌的家乡,他们找到当事人描述1958年扒丁坟时的情景:被认定藏有金银珠宝的北洋水师提督墓穴,内里竟空空如也。人们把棺材板拆开做了板凳,却将尸体抛掷近旁的水塘。那时,作者甚至亲自下水,试图寻到些“蛛丝马迹”。

除了挖掘这些“鲜活”,也“决不能简单地给人物盖棺论定”。描写李鸿章兵败后被人搀扶走进贤良寺的段落,深刻的理解与同情流淌在字里行间:“个人无法左右一个时代或一场战争,他的很多行为不能只归结于个人原因”。在黄传会眼中,“李鸿章是个极复杂的人物,不能简单地用二分法判定。”

甚至,对“无名小卒”的命运,他们也从未放弃过关注。辛亥革命后,一群当时参与起义的人莫名消失,“不把他们的命运及归宿弄清楚,就无法解释历史。”经多方追踪,他们终于找到其中曾是秋瑾义弟的一位,进而寻访到几乎所有的人。

“史学家关注人物做了什么,而我们更关注这件事与他性格的养成、历史身份间的关系。”舟欲行认为,关注人物命运,就要“从最细微处入手,分析人物为什么在特定时刻做出特定选择,而这些可能更接近历史真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