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已经成为中国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 2007-08-10 10:02 ]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66.67%是海归

——81%中科院院士、54%工程院院士是海归

——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岗校长中,80%是海归

——全国高校博士生导师中,三分之二是海归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中国,“海归”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指的是“海外归来的留学人员”。

彻底结束中国无自己芯片历史、带领团队成功开发设计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中国芯”的邓中翰,是海归;创办搜狐门户网站的张朝阳,是海归;抗“非典”的英雄钟南山,是海归;主政中国农业大学的陈章良,也是海归……

海归,分布于祖国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中国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数据显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有24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当选为两院院士,57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了“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在2006年新受聘的长江学者中,具有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为192人;特聘教授中直接从海外应聘回国工作或近3年回国工作的有32人;99位讲座教授全部从海外聘请。

海归为中关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图为北京科博会上中关村科技园区展台。罗伟 摄

另据统计,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岗校长中,近八成有留学经历,近2/3的博士生导师是留学回国人员。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海归。72%的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是海归。“这是1997年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统计的数据,现在一定超过了这些比例。”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助理张宁说。

今年2月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中,一批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摘得多项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有36.58%是海归,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有66.67%是海归,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完成人中40%以上是海归,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30%以上是海归。媒体评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海归中已经涌现出一批中国科研领军人物。

海归不仅活跃在教育和科研领域,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国创业。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110家,入园企业6000多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建立了21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到2006年底,园区累计注册留学人员创业企业3588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45亿元。在创业的留学人员中,57%拥有个人的科技成果,44%的科技成果获得专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