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客”十年
[ 2007-09-14 09:55 ]

    

    “熊猫烧香”在网络上猖狂,不少网络用户被染上病毒,网络安全在次敲响警钟  刘军/图

在中国短暂而一度喧嚣的黑客历史上,几乎从没有过纯粹的时光,它一再被捆绑和裹胁,最先是爱国精神,然后是商业利益,现在则几成犯罪的代名词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六年前,“中国鹰盟”成立之初,黑客万涛吟咏着“我们要做民族的精英,我们会永远战斗不息”,他的经典台词是为刺刀装上理想,像拿破仑的军队那样。

现在,2007年9月11日,远在成都出差的中年白领,惦记着夜晚的宵夜,然后悲哀地承认,如今的黑客圈是“名利场和大染缸”,他宁愿选择“永远缅怀”。

龚蔚,十年前成立中国第一个黑客组织——“绿色兵团”,如今甚至都已不愿轻言往事,“那是一段成长的历史”,他说自己反思过,检讨过,再无重温的激情,江湖也早无goodwell(网名)。

尽管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黑客”(Hacker)一词,最初的含义只关乎技术,指那些尽力挖掘计算机程序的最大潜力的电脑精英,但在中国短暂而一度喧嚣的黑客历史上,几乎从没有过纯粹的时光,它一再被捆绑和裹胁,最先是爱国精神,然后是商业利益,现在则几成犯罪的代名词。

“当你企图用文化去解构技术,它也许会发展成科学,也许会发展成巫术。”老牌黑客alert7说。

十年回首,那些曾经公开宣扬爱国,并在印尼排华、中美撞机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中成功实施跨国网络攻击的黑客组织们,譬如绿色兵团、中国黑客联盟、红客联盟,大多风云流散,或者名存实亡。

当年的黑客教父,要么在商业的泥潭里泥足深陷,要么已悄然归隐,取而代之的是汹汹而来的以牟利为动机的新一代伪黑客、骇客们,以及日益攀升的有关黑客犯罪的冰冷数据。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正如万涛所说,刺刀还在,思想已经滑落。

那绿色和平的家园!

在世界头号黑客凯文·米特尼克因为非法侵入政府网站而入狱整整两年后,中国才诞生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黑客组织。

1997年,上海黑客龚蔚(goodwell)在境外某网站申请了一处免费空间并在国内做了镜像站点,用于黑客之间的交流,成立“绿色兵团”。

发起人龚蔚如今的解释是,一切出于爱好和兴趣,当然还有同道切磋比拼的快感。“与利益无关,与政治无关”。

绿色兵团的名字,来源于他美好的梦想,“以兵团一般的纪律和规则,打造绿色和平的网络世界”。

1998年仅一年,阵容便趋于鼎盛,龚蔚回忆说,注册人数不下5000人,核心团队有一百多人,分布在湖南、福建、广东、北京、上海各地,这包括如今已被尊称为教父级的rocky、solo、小鱼儿、冰河、小榕、谢朝霞等等。

彼时的中国互联网还在起步间,对于普通人还是个陌生的名词,商业利益无从谈起,这得以令一帮沉醉于挑战技术的网络爱好者,纯净地栖居。

他们中一些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初衷简单,甚至没有自己的电脑,有时为了争夺校园实验室里的机位而废寝忘食。

他们信守自己的黑客准则,甚至崇拜雷锋,主张网络技术共享、互助,耻于随意的攻击,遑论以之牟利?

绿色兵团的早期成员冰河(glacier)说,完全是靠自己的兴趣和网友的鼓励,才写出了中国最早的特洛伊木马程序,他最初只是想编写一个方便自己的远程控制软件。从不曾想竟成为之后中国最受诟病的黑客攻击软件。

后来的黑客组织“第八军团”的陈三公子,当时还只是个“菜鸟”,他说,黑客有黑客自己的行为准则,有自己的道德规范,正义、平等、共享、互助,“这是一种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