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文
中国领事保护指南出台幕后:化解中国人海外风险
[ 2007-11-12 15:13 ]

素质与文化——尚待提高

9月18日上午,由中国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外交部领事司主办的出境旅游安全宣传日活动在国家旅游局启动,两司向现场公众发放了《中国公民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出境旅游安全提示》以及《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后面这个计划书,尽管针对中国人的素质与形象问题,一个月前出台的外交部新版《指南》中就已有诸多的诫免,但如此郑重其事地编列计划书并大力宣传,却是破天荒头一遭。这也显示中国游客在海外的形象,尤其是其中腐败官员的劣迹,已危及中国的国家形象。

2006年,中国出境人数达3452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旅客输出国。不幸的是,欧洲酒店业今年6月举行的全球游客评选中,中国游客形象排名全球倒数第三,而日本人却名列第一。在欧洲人看来,中国游客时间观念淡漠,嗓门大,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之下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些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

据《环球时报》去年12月的消息,马来西亚一家贴有“中国女子禁止入内”告示的酒吧,将一名在马经商的中国女性顾客赶出门外,在华人圈里引起了很大震动。据了解,不少马国夜总会有针对中国女子的苛刻规定。原来,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女子追随“荷包鼓胀”的中国游客的足迹,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从事色情活动。马国警方在过去两年就拘捕了约6000名涉嫌卖淫的中国女子,约占被捕外籍女子的40%!马国酒吧出于“避嫌”考虑,纷纷打出如此告示与中国女子划清界限。这就使不少在当地旅游、安家落户或外派工作的中国女性受到牵连,在当地警方执法活动中被歧视,甚至遭虐待。

受到歧视的不光是“小龙女”,近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团因有偷渡嫌疑成员而被整团退回的事件已发生多起。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中,中国一个赴欧洲5日游的旅游团就被德国警方阻止入境;而2006年北京边检总站陆续接收了几批被整团遣返中国的旅游团,涉及大陆10个省市百余人。与有偷渡嫌疑相比,更为恶劣的是少数违法乱纪及素质低下的官员在国外对国家及官员形象造成的恶劣影响。早在2001年5月,东北有个市长在法航飞机上霸占了五六个行李架,大骂机组人员而最终被警察赶下飞机。2006年11月,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文艾所率的10人公务考察团在芬兰赫尔辛基机场被查出持伪造芬兰司法部邀请函而被遣返。这成了中纪委查处公款出国旅游的导火线。受此影响,旅游市场中利润最高的公务旅游一度疲软。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称,中国近些年真正因私出境的人次数仅占出境总人次数的50%,另一半是打着访问、考察等旗号的公费出国。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的消耗就达3000亿元。仅以南非为例,目前平均每年从中国各地到南非访问的有200多个“公务团”,一年在南非至少要花掉公款5000万元!

总的说来,中国人海外遭罪背后有文化上的差异,但更多的是国民素质和制度问题。中国人在国外的问题实际上是中国国内长期积累而尚待解决的矛盾的一面镜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版《指南》的出台,是在将这些昔日的难言之隐婉告于海外的中国公民。

商业伦理——亟须完善

加入世贸组织5年多来,中国进口了24万亿美元的商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为572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达1万多家,遍布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进口和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为世界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而在正常的经贸往来之外,中国还向160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2000个以上的援助项目,为相关国家培训了18万余名管理和技术人才,减免了一部分国家逾160亿元的对华债务。这一切,都是中国政府津津乐道的数字。

但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援助,出现的问题已经不少。首先,投资导致的工业化进程不一定会带来“兴地富民”的效果,这还要看利润分配机制如何。譬如在安哥拉,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客户,有20亿美元贷款来自中国,但这是安哥拉某些人的胜利——这些人将安哥拉的石油收入据为己有,并让整个国家继续贫困潦倒。所以,尽管非洲多数执政者对于中国的无条件援助欣喜不已,但非洲普通民众不一定有这种好感。更何况,中国开采当地资源并向当地出售制成品的一个后果是,本地生产商慢慢被排挤出舞台。尼日利亚和南非等国的纺织商对此最为愤怒,因为他们的纺织业因此失去了数十万个工作机会。

其次,中国的对外援助方式,从初期单一的无偿援助发展到当前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混合贷款、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应该说更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了。但西方投资者又开始抱怨中国没有将援助和投资与非洲的人权、环保及提高石油业务透明度等问题挂钩,从而纵容了整个非洲大陆的侵犯人权及腐败行为。由于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7%来自苏丹,这样国际上就有人将达尔富尔问题与中国的奥运会联系起来,变成了中国的外交问题。另外还有人批评中国的非洲政策正变得至少与其它外国势力一样贪婪而不道德。

再次,中国企业到海外只顾闷头赚大钱,忽视当地的法律与舆论环境,打价格战、任意裁员、偷税漏税、不注重环保等,已经引起了当地人的嫉恨和反弹。2004年9月西班牙烧鞋事件背后的煽动者,是华商在当地的竞争对手,参与烧鞋的正是当地鞋业的失业工人。2006年9月赞比亚一名总统候选人向台湾示好,并批评一个由中国人经营的煤矿条件恶劣,引起中国要与赞比亚断交的警告。2006年末,太平洋岛国汤加的当地居民抢劫并焚烧了超过30家华商的店铺,仅仅因为对华商雇用从中国来的工人而不从当地招工感到不满。

最后,一些“走出去”的中国商人抱有歧视心态,认为非洲人非常傻、特别笨,做生意容易蒙骗他们。其实,非洲商人十分精明,非洲国家普遍沿用西方国家的质量体制,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因此,在非洲从事经贸活动或投资建厂搞短期行为只会自损信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个体户进入俄罗斯及一些东欧国家市场所发生的悲剧就可能在非洲重演。

综上所述,中国人在海外形象低落及安全事故频发的原罪是来自中国的大量非法移民,影响最为恶劣的是少数公费出国官员的胡作非为,而限制中国企业在海外长远发展的内因是其多年来在国内原始竞争中所形成的竞争观与生存哲学。这里除了偶然因素及制度瓶颈外,大部分问题最后都指向了“中国人的素质”本身。难道“不文明”真是后发国家的必经阶段?也有人认为,“不文明的行为方式只是表象,背后是中国社会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巨大反差”。这也许是中国外交部领事服务指南出台幕后更大的无奈与期待吧。(来源:南风窗 编辑:肖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