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今年是奥运备战的攻坚之年,在07年将要过去之际,中国日报记者就朝阳区以CBD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备战奥运及民生慈善等热点问题专访了朝阳区委书记陈刚。陈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奥运让朝阳经济发展提前5年。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陈书记您好!您曾在2007年10月27日的区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讲过“我们注重使筹备奥运成为让群众的实惠的过程”,这句话跟当前的民生和中国办奥运都非常贴切,因为奥运会的大部分场馆都在我们朝阳,筹备奥运的过程,从哪些方面体现为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过程?老百姓的生活在筹备奥运过程中真正得到改变,您能够讲一些这方面的具体例子或故事吗?
陈书记:我记得2001年,在莫斯科投票表决到底哪个城市可以获得2008年奥运申办权的时候,在此之前曾经有一个争议,就是很多其他国家的一些申办城市,提出来他们国家民众的支持率是65%,有的高的达75%,中国给他们提供的报告是95%。西方的一些媒体不相信,说“中国会有这么高的支持率吗?”。于是乎,国际奥委会就派了一个独立的机构专门到北京,搞了一个民意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超过95%,达到了97%。这个事情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老百姓对奥运会的支持是由衷的。国家老百姓不仅是从爱国,从奥运会能够给他们带来精神的愉悦,我觉得奥运会还给老百姓带来了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愉悦。那么,我觉得从北京市筹办奥运会以来,也的确把实现老百姓的愿望作为筹办奥运会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件非常盛大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奥运会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奥运会这个平台,使我们的区域实现一个更好的发展、更快的发展。所以在奥运筹办过程中,我们也一直是处理好奥运会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有一句形象的话说:“新北京、新奥运”。新北京是什么?新奥运又是什么?那么具体来看,这些年从老百姓切身利益来看,首先说交通和基础设施,无论是道路、公共交通还是其他的一些水电气热的公共基础设施,借着奥运会都有了很好的发展。环境提升了。大家能够看到,这些年借着奥运会的筹办,在城市的绿化、城市的市屋环境包括河道的整治,污水的返清,在这些方面大家能够感到环境的变化。同时社会更加有序、更加文明了。我觉得中国人发自内心的这种奥运情结以及几千年文化的这种积淀,在奥运这个层面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比如说,北京市政府提出的每个月11日的“排队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媒体有一些人说能做得到吗?当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说我们做得很好,但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很多人都在自觉地排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认为就是奥运会带动了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北京这些年经济增长非常快,我认为很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奥运带给我们的机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在新的就业机会提供过程中,我们都能够体会到奥运所带给我们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奥运会给这个城市带来的机遇是全方位的,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也是全方面的。我认为这一点还是很清楚的。
记者:如果你算一下,从01年我们取得申办权到现在07年底,这个中间有6年的时间。假设没有筹办奥运会的话,朝阳区这6年所取得的发展,您认为常规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达到现在的水平?
陈书记:你这个设想非常好。历史不能重演,但是我们可以做些假设。那么从几个方面来说,从经济发展来说,我认为奥运会让我们发展提前了5年;从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来卡看,给我们提前了10年。
记者:这是哪个智囊团的研究还是您自己的观点?
陈书记:因为如果回顾一下我们在过去这些年的发展,无论是我们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我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咨询,都显示出奥运给我们带来的活力。很多的跨国公司,比如说像一些金融机构,一些产业的总部,由于奥运会给这个区域带来了活力,它们纷纷落户(朝阳)。从市容环境和城市建设来看,更是明显。我记得我们在05年,曾进提出来1年修100条路。这种速度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其中很多是为了奥运的配套服务,但是与此同时,为了奥运的交通,我们建了更多的基础设施的网络,使朝阳区原来作为一个工业化区域现在迅速向城市化在继续迈进。我认为基础设施和环境方面我们提前了10年。
(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