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撤离中国非末日 世界工厂面临重新布局
[ 2008-03-03 13:45 ]

外企选择:数量到质量的转换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7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而据商务部的最新统计,仅2008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就达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不过,在资本进入量增加的同时,外商新设立企业数量却呈减少态势。2007年,中国新设外资企业37888家,同比下降8.69%。今年1月外资新设企业2918家,同比下降13.41%。一增一减的客观数据代表着中国引进利用外资风向的转变,也反映着外企在中国市场进入调整状态。

以前,资本短缺的中国很长时期引进外资都是以廉价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为筹码,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尽管这种“以市场换资本”的方式让外企纷至沓来并驱动了工业化的扩张,但也让中国尝到了耕地锐减、空气污染等透支未来之苦。基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出现了根本性调整,即从数量为主转向质量为主。根据中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企将不再被鼓励进入传统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领域。

政策的转向势必引起外企在中国市场的重新调整布局:第一,产业选择转移到制造业高端环节和创新领域,如电器电子、半导体、计算机设备等将受到外资的青睐,同时外企对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投资将大幅增加。第二,活动重心将从特殊经济区域转移到更广泛的经济地带,即受制于东部沿海要素资源的约束和其他地区商业环境的改良,绝大多数外企将在中国完成自身产业的重新分工,将研发中心留在东部地区,而将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成本较低的中西部。第三,资本扩张以并购方式完成,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80%都是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的,但目前外国公司在中国每年的并购合同额只占中国同期所有外商投资的2.5%。不过,大量的国有企业重组和民营企业的扩张为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和扩充资本提供了充沛的空间,因此,未来外企在中国不再以绿地投资投资建厂为主。

显然,完成以上三个方面的自我改造并非一般意义的外资所能为,只有那些资本与技术力量雄厚的跨国企业才能跟上中国政府的节拍。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引进外资企业数量的减少或者说部分外企撤离,正好是政策杠杆和外资选择互动的结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