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撤离中国非末日 世界工厂面临重新布局
[ 2008-03-03 13:45 ]

外企扩张:日益改良的中国机遇

从目前来看,流出中国的外企最后主要进入了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不过,外企资本的这种切换方式并不足以说明中国市场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一方面,与亚洲各国相比,中国的人力资本仍具有比较优势。在工程师等技术人员领域,中国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平均工资要低于印尼、马来西亚、 泰国、菲律宾、印度等国;在经理级的管理人员层面,中国主要城市的平均工资又高于新加坡、韩国等地。另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外资税率平均在30%左右,基本上高于中国或至少跟中国的税率水平一样,而且中国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还保持原来15%的税率。

值得强调的是,随着中国投资审批程序的简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外企投资中国的政务环境将得到根本性改变,外企在中国生存的制度环境也在改善。据最新消息,中国政府已经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发行A股,并在发行A股的基础上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此举为外企在中国更大规模地融资提供了顺畅的渠道。

世界银行在《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和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5年中国将占流入发展中国家FDI的30%左右。按照产业转移理论,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一般遵循先制造业后服务业,然后是研发中心的递进过程。目前,外企进入中国完成了第一阶段,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预计在服务业领域,中国市场有更大的投资机遇:

——金融服务业。一方面,伴随着外资对中国银行股权投资上限25%的突破,外资参股中国银行业的规模将得到空前扩张;与此同时,在中国银监会多次降低农村银行准入门槛的前提下,农村市场向外资敞开了大门。

——旅游服务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如此庞大的旅游市场,势必对外资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教育服务业。据中国社会调查所公布的“中国居民消费调查报告”预计,2010年中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将会达到300亿元。在服务业逐步开放投资空间的前提下,教育培训等领域将成为境外风险资本、私人股本竞技的新市场。

——服务贸易业。资料表明,从现在至2010年,包括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和物流运输在内的中国服务贸易业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态势,特别是伴随着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物流供应链越来越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产业,稀缺的物流网络资源将引起外企的关注。(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