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网络道德“审判”的“法官”?
[ 2008-06-30 11:13 ]

  新闻DNA

  “人肉搜索”看上去恐怖但却纯洁

  “人肉搜索”纠偏“技术至上”

  “‘人肉搜索’与刺青、美白、护肤、减肥等直接在人肉上施行的种种行为无关。顾名思义,‘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某某门背后的真相,为某三某七找到大众认可的道德定位,还可以在网络无法触及的地方,探寻并发现最美丽的丛林少女,最感人的高山牧民,最神秘的荒漠洞窟,最浪漫的终极邂逅……‘人肉搜索’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肉。”

  这是4月1日愚人节当天,Google在其中文网站首页上针对“人肉搜索”给出的定义。

  在这个半戏谑半理性的描述型定义中,“人肉搜索”的温情脉脉和浪漫的互联网搜索理想主义——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不仅是对与错的讨论,甚至让“人肉搜索”的字眼都多了些卡西莫多的味道:看上去有点吓人有些恐怖,但内心的向往无比纯洁、品格高尚。

  “搜索是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最大需求之一,搜索引擎的排序推荐结果对于商业公司有巨大的利益,‘人肉搜索’是搜索引擎的版本之一,这就是‘人肉搜索’背后的商业逻辑。”奇虎公司总裁齐向东说。

  社区争夺:永远的主战场

  回溯“人肉搜索”引擎概念的确立史,不得不提到的是猫扑论坛的“人肉搜索”版和“赏金猎人”制度。

  跟很多论坛一样,猫扑“人肉搜索”版上面经常有人问各种问题。而为了增加用户黏度,猫扑设计了虚拟货币——Mp,提出问题者往往会用Mp作为“悬赏”来奖励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虽然Mp不能吃、不能喝,更不能在超出猫扑以外的网络流通,但还是有很多人醉心于挣取更多的Mp。而这些惯于通过回答问题挣取Mp的人,在猫扑一般被称为“赏金猎人”。

  程序员郝培强曾撰文探讨了“赏金猎人”的形成机理:“于是很有趣味的一幕出现了,某人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在猫扑发帖并许与一定数量的Mp作为酬谢。很快,就会有赏金猎人看到这个帖子,他们就会去用搜索引擎来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争先恐后地把找到的答案回在帖子里面邀功。最后,提问题的人得到了答案,赏金猎人得到了Mp,皆大欢喜。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人肉搜索’引擎的机制。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发现‘人肉搜索’引擎的搜索流程和搜索引擎在不同服务器之间的分布式搜索流程看起来是那么的相似,区别仅仅在于发动和执行流程的是人,还是机器。”

  郝培强据此进一步认为,如果有足够多的赏金猎人,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寻找资料速度的竞争,资料准确性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一个速度又快、资料又准确全面的赏金猎人会有越来越多的Mp,这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同时他也会更加的醉心于赏金猎人的工作。甚至,竞争的结果可能促使很多赏金猎人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样可以给他们更大的自我实现,同时提高了用户的满意程度。这就形成一个正反馈,一个良性循环,前提是有足够的激励(Mp)投入和足够产生竞争的参与者(赏金猎人)。由此,“人肉搜索”引擎的质量也就得以确保。

  这样的探讨显然有其前瞻性。但事实上,即便目前,也还没有足够的依据能够证明猫扑发展“‘人肉搜索’引擎”的“野心”。而“‘人肉搜索’版”,虽然已创办数年,版面的浏览量和人气极高,猫扑也从网民们所喜爱的那个“大杂烩式”的论坛,转型为Web2.0时代门户网站的新定位,但猫扑的“社区型”本色依然。

  10多年前互联网开始在国内商用之初,即是以论坛(BBS)形式出现。现在的新浪网总编辑陈彤,1997年先是担任了利方在线(新浪网前身)的体育沙龙版,后来才于1998年正式加盟新浪,并从版主做起,历任网站内容主编、新浪网新闻中心主管和内容总监等。

  陈彤的成长历程,某种程度上正是国内论坛型网站的发展缩影。以新浪、搜狐、网易等为代表的三大门户网站逐渐成型,传统媒体的报道内容为这些网站提供了足够的免费“午餐”:门户网站通过对网民提供免费网络新闻,以大流量和眼球关注度获得广告主青睐,形成了明确的盈利模式。

  而另一类仍然坚持以社区论坛为主要形式的网站,生存却相当不易,天涯和西祠属于坚守的代表,但西陆等同样有名的社区论坛却因为长期看不到盈利的曙光,而逐渐沉沦。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6年,李宇春等“超级女声”的横空出现,却给社区类网站的发展重新注入了活力。

  截至4月28日,“李宇春吧”共有主题数近215.8万个,帖子数超过4135万篇,会员数43000多人。2006年那个火热的夏天,不仅火了李宇春,而且让2003年底推出的百度贴吧一鸣惊人,李宇春的支持者——“玉米”们在百度贴吧探讨偶像每一个生活、修饰和作品的风格及细节,一起组织投票,其短时间内爆发出的巨大热情和流量,让互联网的投资人和运营者,重新意识到了社区类网站的价值。

  曾创办过最大虚拟社区——Chinaren校友录的陈一舟,2002年11月以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的身份重出“江湖”。2000年,陈一舟将Chinaren作价3000万美元转卖给sohu;此后“消失”了的陈一舟,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中,首先选择的却是做手机图铃的SP类网站。不过,因为只赶了个SP的尾巴,陈一舟没闹出多大声响。做了一年多SP,新创办的社区类网站——DUDU成长又并不理想。陈一舟转而盯上了当时拥有相当高人气的猫扑。

  观察了猫扑一年多,2004年3月,陈一舟出手收购了猫扑网。将这家当时只有两台服务器、60M带宽的个人社区网站,向着打造国内第一娱乐互动门户的目标飞奔。而后的一年半时间内,猫扑的注册用户达到2000万,日浏览量达到7500万,Alexa世界排名由2000位提高到了40位。

  以收购猫扑为起点,陈一舟在2005年12月和2006年10月分别并购了donews、校内网。社区类网站的春天再次来临。

  国内社区类网站的整合与发展当然也引起其他互联网巨头的注意,作为百度最强劲的竞争对手,Google当然不会看不到百度贴吧的崛起。

  2007年中旬,谷歌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威旗帜鲜明地提出“社区——下一代互联网个性化技术的曙光”的观点:过去,首先个人资料经常缺失或准确性较低;其次,相对于互联网中的信息,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太少了,以至于我们无法有效的处理数据。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个性化搜索已经被讨论了很多年,但至今仍未见到一个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有趣的是,近年来,“上网社交”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又一热潮,这一变化给个性化搜索带来新的曙光。

  而Google在国内社区类网站的整合上,同样马不停蹄。继2007年1月入股迅雷之后,同年8月20日,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终于承认已经入股天涯社区。针对百度“贴吧”和“知道”,天涯也推出“来吧”和“问答”。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