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改革开放:万余照片中的“中国故事”
[ 2008-11-27 09:25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976年4月,37岁的库摩作为《汉堡晨报》的记者,随一个德国政治家代表团访华两周。库摩第一次踏上中国这个神秘而封闭的土地,他访问了北京、上海、桂林、广州、深圳等地。整整30年后,2006年4月,他和妻子、《汉堡晚报》的记者玛加蕾特一起,自费故地重游,用了5个星期,行程万余公里,试图重新发现中国。这次访问更让他们激动。他们从两次访华所拍的1.3万张照片中挑出一部分,用个人财力举办了一个令观众感慨万分的展览。

  “中国的变化是惊人的,最大的变化是不搞阶级斗争,而是进行迈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人们各方面的自由明显多了,也显得更为轻松、快乐,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更为乐观。”近日,库摩在汉堡的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起两次访华的经历,库摩显得异常兴奋。他说,自己完全是作为一名记者,从新闻敏感的角度出发,想亲眼看看当年去过的地方和访问过的人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当年我一到中国,就赶上了‘天安门事件’。结果是邓小平再次被打倒。我从中国发回了即时报道。”访问结束后,他又在《汉堡晨报》发表了系列报道。他说,当时对中国的强烈印象是,因为搞“文化大革命”,经济已陷入崩溃边缘,大部分中国人与外界隔绝,人们的言行非常不自由。

  展览的图片绝大多数是同一地点或同一主题的对照,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1976年,天安门广场上,人们穿着灰色单调的中山装;2006年,这里的游客衣着五颜六色。上海的景象今非昔比,浦东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堪比纽约曼哈顿。当年的自行车潮已逐渐被滚滚的汽车流所取代。市民排队购买定量大米的情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供应充足、广告牌林立的商业大街。即使是中国人看到这些照片,也有恍若隔世之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库摩两次访华都造访了人民日报社。他拿出当年拍摄的人民日报社在王府井大街的办公楼照片说:“真没想到,你们报社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除了办公地点搬迁到新的现代化大楼里,报纸本身也面目一新。版面的编排和彩印效果与西方大报没什么两样,技术手段先进,而且报道内容也远比当年丰富。”他接着说:“我也经常点击人民网,还和夫人一起看过人民网上关于时装表演的报道。”

  库摩今年奥运会前夕又曾短暂访华。他表示,明年还想再去中国,看更多的地方,因为明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一个值得庆祝的特殊年份。(人民日报柏林电 记者 刘华新)


 

相关新闻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