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击中卫星示意图
美国导弹拦截卫星模拟图
2006年12月,间谍卫星在美国加州的军事基地升空。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自美国“导弹打卫星”行动计划公布以来,引发本国和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而关于其真实意图的猜测也众说纷纭。虽然美国官方坚称这次行动完全是为了安全,但其军事影响和价值也显而易见,而对外空安全造成的负面冲击也将是这次行动的代价之一。美国“导弹打卫星”行动计划的“醉翁之意”到底是为了什么?
***安全说:有毒燃料将威胁地面?
美政府和军方均声称,采取这一行动的唯一考量是必须避免该卫星携带的约453公斤联氨在卫星坠落后对地面的人构成威胁,因为联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有毒物质,接触后可伤人甚至致人死亡。美国国务院官方发言人麦科马克19日在华盛顿宣布,美国摧毁失控卫星的尝试只是为了保护地球上的居民。
不过,美国的官方说法听起来实在缺乏说服力。美国《新闻周刊》20日文章分析说,地球1.97亿平方英里的面积中有75%被水覆盖,95%无人居住。即便卫星坠落的残骸未在大气层完全燃尽,其砸到人的几率也只有数千万分之一。正如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戈登·约翰德罗20日强调的那样:“卫星残骸落有人居住区的概率非常小。”
五角大楼的统计显示,过去50年里,共有1.7万个人造天体重新返回地球大气层,其中有的重达数十吨。这些人造天体在与地球稠密大气剧烈摩擦而猛烈燃烧后,其主要部分灰飞烟灭,落到地球的少量残余物对人类几乎未造成什么损害。其中1979年坠落在印度洋的美国“太空实验室”重达78吨,被认为是美国航天史上最大规模的航天器“自行坠落”事件;2001年,前苏联制造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坠入地球大气层,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以2007年为例,大约有42个大型人造物体重返大气层,其中有9枚卫星,大约12个运载卫星的多级火箭分离后坠落的部件,从未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报告。
虽然美国关于“有毒燃料威胁人类健康”说法听起来有些道理,但深究起来却不符合物理学原理。《新闻周刊》称,453公斤的联氨已经被压缩成冷冻液浆,遇到高温将蒸发为气体。如果没有被导弹拦截,当“美国193”卫星进入大气层时,摩擦将导致其温度升至7500摄氏度,甚至比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根据设计,卫星燃料箱能抵御太空低温,却无法承受这种超高温,联氨将会随着燃料箱的爆炸而消散殆尽。事实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运载火箭和卫星上都有这种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