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卫星飞向地球
导弹升空拦截
卫星被导弹摧毁后,碎片(绿色)将继续绕地球飞行,并在进入大气层时燃烧殆尽(红色)。
***泄密说:卫星浑身都是“军事机密”?
那么美国冠冕堂皇的说辞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动机呢?一些专家认为,布什政府担心间谍卫星上所携的绝密部件落入他国之手,因此不惜耗资7400万美元将其摧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193”卫星的具体性能和参数均属于美国最高机密,很多报道对其描述都含混不清,甚至连准确重量都无法确定。
据《新闻周刊》披露,实际上,“美国193”是美国下一代间谍卫星的“测试版”,安装有最新的雷达成像侦察系统——E-305“增强成像系统”(EIS),穿透力强,不受云层、天气的影响,能全天候、全天时地拍摄到分辨率极高的地面图片,为美国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提供情报,是美国国家侦察局(NRO)“未来成像体系”(FIA)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面向美国未来数十年的太空侦察需求,重点缩短了图像回传的时间间隔,非常有利于支援作战行动,并能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此外,“美国193”间谍卫星还配备了“隐形”的技术,能躲避雷达和其它地面感应设备的探测,这也是美国军事机密。
此外,“美国193”的能源来自哪里也令人困惑。该卫星在进入轨道几秒钟后失去控制,根本没有时间打开太阳能板,即便它正常运作,也可能不会打开太阳能板,因为那就无法躲避雷达探测。前苏联曾制造过一些核动力卫星,卫星寿命到期后,要用火箭把核反应堆部分推到高度超过900千米的轨道上,它将沿着这个轨道运转600年以上,确保再入大气层后核反应堆中燃料(即铀235)的放射性将降低到人类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据估计,目前有大约50个微型核反应堆在围绕地球旋转。美国已经为深空探测器配备核动力系统,但最近20年还没有关于将其用于间谍卫星的报道。“美国193”是美国第一个应用核动力系统的新一代间谍卫星吗?国家侦察局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依然是沉默以对。
不过,即便这颗间谍卫星“浑身是宝”,但要导致泄密在逻辑上也并不那么站得住脚。由于卫星坠落大气层过程中会产生高热,大部分都会被烧毁,加上残骸散布区域广大,甚至遍及数个国家,要想靠收集残骸来获取美国的绝密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拿到少量破损极其严重的残骸,也基本上属于盲人摸象。而且世界上具有制造和发射军民用卫星的国家屈指可数,他们未必能幸运地获得卫星残骸。美国参联会副主席卡特·怀特将军更是矢口否认:“卫星穿越大气层,最重要的部件将彻底焚毁,不存在担心机密落入他人手里的事。”
***试验说:反导系统的“反卫星表演”
相比之下,另一种推测得到的支持最多。有军事专家表示,美国这次试验就是为了给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一个实战的机会。“无论他们怀着怎样的目的去摧毁卫星,非常明显的是,这对于军方非常有价值。”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太空专家乔纳森-弗里兹表示。
报道称,这颗间谍卫星最高时速可达到2.2万英里。麻省理工大学的物理学家和太空专家杰弗瑞·福德表示:“当卫星达到这么高的速度时,拦截的每一步都压力重重。但如果他们确实击中了,那将是非常惊人的,可以证明美国的反卫星能力。”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海军调整了宙斯盾雷达系统以便跟踪卫星轨迹。这就等于告诉世人,专门为导弹防御设计的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转变成反卫星的系统。
乔纳森-弗里兹在接受美国太空网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其他国家认为反导系统具有攻击能力,事实上就是为发动攻击研发的。尽管美国政府对这样的担忧一直置之不理或轻描淡写,但这次测试证明那些担忧是不无道理的。”乔纳森-弗里兹表示:“这会使他们获得前所未有的数据,他们把导弹防御体系当作反卫星体系来用,而这样他们就可以达到测试的目的。”
这次试射卫星也等于给了五角大楼一次使用太空防御设备关键部分的机会,包括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的联合太空操作中心和其太空识别、跟踪和定位系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这一行动的主要意图是在测试其太空军事能力,运用导弹拦截是目前成本最低、效果最可靠的卫星拦截的太空军事手段。
***美国的反卫星手段
这是美国第一次利用导弹防御系统、发射海基战术导弹摧毁卫星,也是美国20年来首次尝试摧毁卫星。海军“标准3”型导弹原被设计用来击落敌方的弹道导弹的,充当“卫星杀手”则是破天荒头一遭。
事实上,美国国防部几十年来一直在呕心沥血研究可以击落敌人卫星或者导弹的武器。冷战时期,美国曾多次进行反卫星试验;1962年,美国用携核弹头的洲际导弹打卫星,因计算不周密没打到靶星,反使自己的3颗卫星受损;1978年,美国国防部正式批准空军研制机载反卫星导弹,同年9月开始反卫星导弹的研制工作;1985年9月13日,美国首次成功地用反卫星导弹击毁了一颗在500余公里高轨道上运行的军用实验卫星。这个反卫星武器的长度为30厘米,放置在一枚运载火箭上,从一架在12000米高空飞行的F-15战斗机上发射到太空,并击中了一颗美国在太平洋上空轨道运行的旧卫星;1986年,美国首次完成在太空拦截有动力飞行目标的任务,现任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是参与那次行动的工程师。
近年来,美国着力发展定向能反卫星武器。1997年10月,美国陆军首次使用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试验场进行了摧毁在轨卫星的试验,令一颗气象卫星不能正常工作,表明美国具有了利用激光器摧毁轨道卫星的能力。2004年10月29日,美国太空司令部向媒体披露,当年9月底,美国空军在位于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的彼得森空军基地,将名为“反通信系统”的新型太空武器系统投入实战部署。该陆基卫星干扰系统可利用电磁能的无线电频率,在不烧毁敌人卫星通信系统部件的情况下,对敌方的卫星传输进行临时或可逆式的破坏。
***中方要求美方提供击中卫星的数据
对于美国的这次“导弹拦截卫星”行动,中国和俄罗斯都表示了关切。2月21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要求美方履行国际义务,及时迅速地向国际社会提供击落卫星一事的必要情况和相关数据,以利有关国家采取防范措施。他指出,中方正在继续密切跟踪美方此举可能对外空安全及其他国家造成的损害。
俄罗斯国防部16日也发表声明说,美国击毁故障间谍卫星的计划可能只是个借口,真实目的是测试反导武器,显示太空实力。
俄国防部指出,“美国五角大楼意图摧毁本国侦察卫星的这一仓促之举,将引发一系列问题,包括: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有必要用反导系统拦截坠落卫星这一决定的正确性……因此要求解释,除了宣布的有害物质之外,该卫星还可能存有哪些危险物,里面有无放射性物质;没有将在轨道拦截卫星与卫星失控脱离轨道的后果进行比较性评估;没有估计在轨道拦截卫星失败的后果;也没有分析此次行动对太空人类活动,包括对载人航天活动的影响”。
北京大学教授朱峰表示,美国的这次行动是对太空非军事化普遍呼声的漠视,并可能引发新一轮太空军事竞赛,加剧其它国家的不安全感。事实上,中国和俄罗斯本月12日在日内瓦共同向裁军谈判会议提交了“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但当天就遭到美国的反对。
(麦麦/环球周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