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银行高利润
三、未来改革将何去何从 专家比较中外银行
2011年,商业银行非银行利息不到20%,换句话说,也就是银行利润的80%以上来自利息差。只要有存款、有放贷,银行想不赚钱都很难。银行业暴利风波再一次把商业银行金融体制改革推到前台。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银行?未来改革的方向究竟该何去何从?
曹远征说,银行业正在转轨中间,这个转变的方向是传统的以存贷为主的银行,不得不向综合经营方向转变。去年建立以来,中国银行业正在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很重要的变化是理财产品开始在增多,第二个它是债券很快,贷款债券,同时很重要的就是利息开始,利率开始生长。理财产品开始增多,贷款、债券的发行带来利息的增长,中国银行业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润,但尽管如此,息差收入依然在利润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相比模式成熟的国外银行,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短板明显。
在巴曙松看来,一个银行的商业模式、收入模式同它整个经济的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从目前中国发展结构来看,银行的信贷,银行的存款业务以及银行的利差收入,还是我们银行里面非常主要的业务来源。
中国银行业8成以上的利润来源为存贷业务。目前,我国一年的存款利率上限仅为3.5%,而贷款利率为6.56%,利差为3个百分点。
胡祖六在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供职多年,作为一名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士,他认为。相对于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由于起步早,发展时间长,除了短期基准利率会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其它的利率都是市场来决定的。
所以胡祖六说他是非常主张。这个银行的盈利模式、业务的模式越来越多元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忽视了,我们承担业务,我们还是要用银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进行信用分配,希望能够非常有效率地把信贷分配到我们经济中,各种高效率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也包括我们的居民、消费者,给他们提供非常好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市场,美国、日本、欧盟的银行机构更多地是靠利差以外的服务来,其非息收入占全部收益的比重在4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70%,而我国银行的非息收入比重仅为15%左右。
巴曙松说,未来十年,可能银行业必须要转型,它不可能再是继续依靠这种高速的信贷投放的扩张来支撑它的高速的盈利,银行业不可能仅仅就靠利差能够持续几年时间保持20、30、40%这么以上高速的盈利的增长。它盈利收入模式要想平稳,必须就要整个收入结构更加均衡,必须要转向其他真正的中间业务,转向一些金融产品的创新。
胡祖六还告诉记者,比如说美国最发达的地方,跟中国现在的同行业比较的话,他们的业务模式他们还是比较多元化,保险在这个收益结构、资产结构、盈利结构比较多元化。
资深专业人士来讲,只有深化国有银行体制改革,调整银行股权结构,才是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特别是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商品期货资产管理在内的整个资本体系,要达到业务模式真正的多元化,还需要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演变。
半小时观察: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银行?
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银行?银行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前不久,温家宝总理撰文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他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防止以钱炒钱、防止产业空心化。各类金融机构都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我们也希望银行看清与企业唇齿相依的关系,履行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在眼下实体经济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不应该趁火打劫,适当“哺乳”实业,才能促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来源:CCTV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