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团的中国歌手并不会说俄语,甚至也没有任何音乐背景。
然而,当演唱俄罗斯的一些老歌时,他们却十分专业地跟着叶卡捷琳娜(Ekaterina Ilyakhina)设定的节拍用八个声部认真演绎着这首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爱情歌曲: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的柔曼轻纱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
北京“手递手”合唱团将这首在二战中红极一时的俄罗斯名曲《喀秋莎》演绎的十分有中国韵味,也更加动听。
北京“手递手”合唱团成立于2003年,现有30个中国团员,大部分团员年龄分布在22至35岁之间。叶卡捷琳娜•宜刘新娜是该合唱团的艺术指导和总指挥。
开始的时候,这30个中国团员几乎不懂俄语。合唱团的翻译高雷回忆道,“我们本意想把俄语歌词音译成汉语或者拼音写出来给团员们看。” 但他补充道反而是宜刘新娜坚持团员要用最原始的语言来演绎这首歌,为此她乐意解释每一首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宜刘新娜1993年毕业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市(前高尔基市)音乐学院,师从俄罗斯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叶.费特梅斯特尔。
“我从小时候就一直对中国感兴趣。”她说。“那时候,我经常听我妈妈哼唱一首叫《莫斯科北京》的歌。在上世纪50年代,这首歌在中俄两国都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