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当初莅任的一个重要考量,是其在商务部长、华盛顿州长任内,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对华经贸合作基础和人脉,另一方面也在处理美中贸易纠纷方面经验丰富,表明当时美国仍将美中关系的重点放在经贸方面。但两年半来,骆家辉作为美国大使,频繁露面的场合,却更多集中在政治、军事和突发性事件上,这表明随着奥巴马政府调整战略重心,和中国政府更迭后外交风格的转化,美中关系的重点已远不止于经贸领域,而日渐成为全方位的、大国与大国间的关系,这就可能需要一位较骆家辉更“多色彩”、更擅长处理政治、军事等多领域关系和矛盾,更善于“应急处突”的驻华大使人选。
还应指出的是,虽然是首位华裔驻华大使,但骆家辉这位第三代美国华裔并非“中国通”,在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习惯,尤其理解中国特有政治生活语言方面,他不如前任洪博培,也不如恒安石、洛德、李浩明、芮效俭、雷德等“中国通”,而在职业外交经历、政治军事阅历上,他又不如老布什、尚慕杰、普理赫等前任大使、“准大使”。
如果说,身为民主党人的奥巴马在第一任期任命共和党人洪博培为驻华大使,体现了其就任之初,对美中关系的考量主要是“维持”和“继承”,而让骆家辉继任,则一方面有酬庸之意,另一方面也表明其开始尝试新的对华外交风格、思路。如今骆家辉的离职,很可能意味着奥巴马政府将再度就其对华外交风格、侧重点作出微调。
那么,怎么调?
自中美建交至今,美国历任驻华大使基本上被“中国通”和“资深政客、职业外交官”两类人选包揽,骆家辉则几乎是唯一的例外。他的离任,很可能意味着这种“例外”的告一段落,而如果接替人选是又一名“中国通”,还是某位重量级政治、外交人物,则将预示着美国官方对华外交风格、重心调整的方向,这些都是下一步值得关注的重点。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