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专题首页  >  专稿

三位“驱霾”代表的奋战之路

2014-03-11 09:10:0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到底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去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直言不讳地发问。

“我当了7年人大代表,这是我最满意的一次(回答)。”一年后,钟南山这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他的心路“拐点”在2013年9月10日。那天,钟南山和宋心仿、戴雅萍三位代表一道,接到一份特殊的答卷:“答题人”是国务院,“答案”分十条35项,用精确到年的时间表,和细致到“若监测造假,监察机关将追责”等具体措施,向灰霾现象正式“宣战”。

答卷的名字叫《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很多人称它为“大气十条”。

“我没想到那么快。”钟南山院士这样解释他“点赞”的原因。

这部国务院层面“第一次出台”的大气治理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要下降25%。为此,中央安排了50亿专项资金。

其实,答卷的加速诞生,包括答卷中的很多提法,与这三位代表的“撬动”直接相关。

去年,这三位代表向灰霾天气“开炮”:

“灰霾比非典更可怕”,“它更多的是人祸而不是天灾”。去年3月,钟南山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代表广东团起草了议案、建议,呼吁国家立即全面监测PM2.5。

东营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认识“霾”这个字都要查字典,但他通过观察“比人对环境更敏感”的蜜蜂,得出结论“灰霾问题,不抓不行!而且必须是国家行动。”他一口气提交了好几份建议。

同样是3月,戴雅萍代表江苏团起草议案,力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不仅PM2.5要被纳入‘约束’,还要大幅提升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以前议案、建议在“脱手”后,多半是“被动等待”和“自娱自乐”。而这一次,他们嗅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据悉,他们的议案、建议在进入全国人大后,先后经历了“入选重点建议——环资委督办——环保部拿方案——国务院出台计划”四步。

“半年来,几乎每一步,我都接到了有关部门的电话告知。”宋心仿说,“代表得喊,人大得推,部门要应,这是合力。”

代表们“撬动”的原点,是议案、建议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能在401件议案、7569件建议中“脱颖而出”,秘诀就是“调研实,接地气”。办理的过程,也让三位代表体会到了“某些不同”。

据介绍,这个建议是全国人大环资委重点督办的,“环资委专门开座谈会,下去进行调研,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问题。”

“有些问题,部门不是没有解决方案,但缺乏拿出来的动力,这就得不断地‘促’——我们就是干这个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办公室马千里主任说。

为此,环保部成立了办理工作小组,对涉及的15个部门工作进行分工。

宋心仿的参与方式是“你不联系我,我就联系你”。一旦他想到驱霾的“好点子”,或者建议暂时“没了动静”,他就给全国人大和环保部负责办理的同志打电话,“有时候1个月打几次”。他的目的就一个——“别让我们代表的呼吁,成了‘断线的风筝’。”

与他们的担忧相反,“大气十条”不仅顺利出台,而且出台速度和对代表意见的吸纳程度,前所未有。

宋心仿记得,环保部曾致电问他:“对目前的办理结果,不知您满不满意?”宋心仿回答:“快,动真格,我打90分。”

戴雅萍的回答是:“一直以为要等一两年,看来这一届政府眼里,民生问题无小事。”

钟南山也难得地给出“好评”。

这几天,宋心仿还在“打磨”一份建议,他说,自己不会“收到答复”就止步。

“‘大气十条’能不能落地?要靠实践证明。如果没效果,我一定会接着提。”宋心仿说,他会一直提到自己卸任人大代表。

分享到6.79K
编辑: 林雪晴 标签: 宋心仿 代表意见 环保部 灰霾 宣战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图解总理记者会精彩语录

3月1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答记者问。

详细>>

关键词解读政府民生答卷

医疗、教育、养老...新一任政府首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详细>>

发改委重组在即 反垄断角色更加坚定

中国政府将收到旨在“翻新”其庞大经济计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若干提议,但该机构作为反垄断监管者的角色最终可能会被提升。详细>>

19家外媒看总理记者会 最关注经济改革反腐民生

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记者的“新闻盛宴”。而每年一次的总理发布会,由于直面总理的机会难得,中外媒体基本都会关注热点问题。

详细>>

外媒:两高工作报告彰显中央反腐决心

境外媒体分析指出,两高报告不仅彰显了中央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的决心;而且,报告中颇具新意的司法公开和透明也得到较多着墨,料将获得高票支持。详细>>

外媒看两会:中国领导人愈来愈懂得展现幽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将消除刑讯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员干预司法判决并允许法官自己做出决定。详细>>

中国两会看点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国防预算受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一年一度的国家立法机关会议3月5日拉开序幕。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和军费支出计划。详细>>

三月看两会:让梦想照入现实

让两会的提案照入现实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详细>>

“开放”成新闻中心外媒记者热词

3月1日,偶遇的外国记者们提及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开放”。详细>>

全国两会引外媒热议 驻华记者关注反腐倡廉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头一年,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给予高度关注。详细>>

两会会场的美女记者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各路媒体人来人往,美女记者永远最抢眼。详细>>

网民:对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网民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着这“十大期待”。详细>>

两会建言:工会维权难在哪里

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工会手中拥有的是什么?详细>>

两会花絮标签识茶杯

北京首都机场候机楼内配备的两会代表团茶杯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加以区别详细>>

两会建言“有哪些民生亮点”

百姓期待今年两会上民生问题有更多亮点详细>>

“两会”代表委员住地

历届“两会”代表委员住地大盘点详细>>

为两会不再沏茶倒水点赞

服务员们将不再为代表委员们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务详细>>

香港代表感慨两会节俭风

节俭是有益于国家的积极转变。对豪华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将会减少详细>>

农民工的身份何时转变

笔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详细>>

关于校车驾驶安全的建议

随着校车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车驾驶安全已成为最被关注问题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