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直播

    周黎明:欢迎来到中国日报网环球对话节目。本期节目由《中国日报》、中国日报网、以及法国驻中国大使馆联合主办,嘉宾是法国驻华大使Herve Ladsous(苏和)。大使先生,欢迎您。

    苏和:非常感谢。

    周:我是《中国日报》专栏作家周黎明。首先我要向您道歉,我们今天的访谈既不是用汉语,也不是用法语进行,而是用英语。

    苏和:没关系的。我的汉语还不够好。

    周: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的报纸是英语报纸。从语言上来讲,我们双方都要走出各自觉得舒适的地带,找个中间地段。

    苏和:没问题的。

    周:本周早些时候,中法两国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随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伦敦出席G20峰会之前举行会晤,他们重申了中法关系的重要性,并表示愿意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请问这是正式结束中法关系僵局的信号吗?中法之间有没有存在相互厌恶的情绪?您认为有没有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苏和:其实也不太是僵局了,情况还没有那么糟。我们认为前一段时间是一个有误解的时期,一个动荡的时期。就像飞机飞行中遇到颠簸一样。事实上,我们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会晤说明,对双方来说,我们的关系都很重要。这对世界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显示我们在过去45年内建立了什么样的双边关系。

    今年是中法建交45周年,当初是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决定建交的。这也是西方国家和主要的新兴国家如何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何种关系的一个典范。是的,这是一个有误解的时期,但误解已经消除,不安的时期已经结束了。双方也没有相互厌恶。还用“飞机这个比喻,“颠簸”结束了,飞机重新开始了正常飞行。我们就可以建立更深入的关系、更积极的关系。这才是我们主要领导人间的共同意愿。

    周:中法双方的主要误解在西藏问题,或者法国政府在西藏问题上的态度。你认为这个联合新闻公报标志着法国立场的重大转变吗?还是因为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两国的经济合作更显紧迫,而暂时搁置西藏问题?这一问题会继续影响双边关系吗?

    苏和:你知道,联合新闻公报由两国政府一起发表,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们的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在西藏问题上从来没有任何变化。这一立场在45年前,戴高乐将军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了,而且从来没有变化过。这个立场就是“一个中国”的政策,就是“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政策。这是我们一贯的政策,从来没有过任何变动。 

    西藏问题之所以产生误解,其中一个原因是西方的很多人甚至大部分人,认为达赖喇嘛是一个精神领袖、宗教领袖,而不是政治领袖。我们在联合新闻公报中再次强调这一点,那就是我们不会以任何形式给予西藏独立这一概念以任何支持。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这是我们一贯的政策。这和转变无关。这是一项一贯性政策的重申。这当然和经济因素也毫无关系。因为这向来是我们的政治原则,我们从来没有违反过这一原则。所以我们才能达成共识,并期望继续加强双边关系。

    周:当你说“政策”的时候,我假定您说的就是“国家的政策,是政府这些年来对西藏问题一贯的政策”。实际上,我们的网友Looker,他想知道法国总统萨科先生去年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是否代表法国一些人的说法和做法?在支持西藏,或者支持西藏独立问题上,那仅仅是一种个人观点吗?或者它不仅仅是代表了个人观点呢?

    苏和:对西藏独立,没有任何支持。让我再次强调这一点。让我非常明确地说,对我们来说,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这绝对不是一个问题。

    当然,我承认去年是有一些问题的,尤其是当奥运圣火进入巴黎的时候,有少数人……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法国人是支持奥运圣火进入巴黎的,正如他们支持在北京举行奥运会那样。北京奥运会也是巨大的成功,我们对此也感到非常高兴。唯一遗憾的是,法国人没有获得更多的奖牌。没有别的什么了。我们对那时候发生的事情也深表遗憾。

    但是再次回到西藏问题上。很多西方人,包括法国人,他们对西藏的现实状况了解不多。他们对西藏持有一种理想化的态度。他们知道高山、蓝天,但他们不知道西藏的历史,也不了解西藏在过去60年的状况。我认为这是需要更多解释的地方。

    周:但是,我猜我们的很多网友可能不会同意这种解释的。您知道,当萨科齐和达赖会见的时候,这不是一种政治姿势吗?不是在支持什么吗?

    苏和:当然不是……昨天在伦敦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他说,当时是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个聚会上,他与其中一位获奖者会晤,与一位宗教领袖、精神领袖会晤,仅此而已。这一会面绝对没有意味着政治立场的宣示。我认为这就是误解的一部分。这绝对没有政治意图,绝对不是政治宣言……因为,让我再次重申,显而易见地,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周:他以及法国政府现在有没有意识到:中国人和中国政府把这理解为一种政治声明,认为这伤害了中国人民和政府的感情。所以,他还会和达赖喇嘛会晤吗,不管是作为法国总统会晤,或者在退休后仅仅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会晤。

    苏和:我没有听说他有意与达赖喇嘛再次举行会晤。

    周:在您看来,法国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会在多大程度上考虑到中国人的感情因素?

    苏和:我认为,我们确实看到了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情绪。我们当然尊重中国人以及中国政府的感情。但是,我再次重申,对于这一原则性问题……因此,法国政府发表声明再次重申在该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我认为这应该可以消除近期以来的所有相关疑虑。

    周:请问萨科齐总统今年年内会访问中国吗?或者作为一种礼尚往来,您觉得会不会有主要的中国领导人访问法国?

    苏和:我认为,我们之前有过原则上讨论。是的,我们必须利用一切的机会。首先,我们要重新在两国之间启动全球战略经济会谈。同时也要抓住一切高层会谈包括最高层会谈的机会。但是,据我所知,目前我们还没有具体计划。但如果有,我们会在合适的时候公布的。但是,抓住一切机会加强交流的意图是肯定有的。这是符合我们两国的利益的,也对国际社会有利。

    周:正如您所认为的,我们之间不存在西藏问题。那在我们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其他瓶颈问题吗?

    苏和:我看没有。你看,我们这些年来所建立起来的全球战略对话,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和我们两个国家,中国和法国,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一事实有关的。依据联合国宪章,我们都对世界的和平,安全是有特定义务的。这就意味着,与其它国家相比,我们更有必要一起合作,来解决所有这些问题,比如安全问题了,不管是全球的,还是地区的。尤其就像我们现在共同应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要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全球气候变迁的问题了,还有环境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加强努力去解决的问题。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我们可以帮助带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周:这些是要在即将到来的第11届中欧峰会上要讨论的问题吗?据您预测,在中国和法国之间会达成什么样的具体的协定呢?

    苏和:首先,肯定会和欧洲有关。当然,峰会会讨论这些全球问题,但或者更强调应对金融危机吧。因为这是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在今年年内,在瑞士任轮值主席国之前,还有其它的峰会会在即将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关于气候变化的峰会之前举行。这要靠中国和欧盟国家来共同努力,为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峰会的成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所以,作为欧盟最重要的一个成员国,法国需要和中国共同努力。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互补的,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的合作会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问题。

    周:今年是中法建立外交关系45周年。名为Road的网友想知道双方的纪念活动都有哪些?您觉得中法关系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苏和:为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在1964年一月作出的那个决定,我们在一月份已经有了一些纪念活动。在法国,我们有一些活动,在北京,我们也有一些。让我给个例子。和往常一样,我们将举行文化交流节。相比去年,今年的活动甚至会更直观、更重要一点儿。我们会在中国21个城市举办150多场活动。 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主要城市都会有活动。我们会有电影节、音乐会、展览。还会有一些名人,像苏菲·马索,像朱丽叶·比诺什等。这是我们想做的一些贡献。是我们想带到这儿的。因为这可以展示我们双边关系的质量。这也可以展示我们各自文明的重要性。我们都是古老的国家、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明。相比于其它国家,文化对我们来说要更重要一点儿文化一直是中法关系的标志。我们可以为一代一代的人们,也包括年轻的一代人带来美丽的、令人兴奋的东西。所以我非常自信。这尤其能够展示我们可以一起做的事情。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成功的。

    周:在您接触的中国人中,整体而言,您觉得他们是不是更了解这一点了呢? 还是有一些误解,或者文化鸿沟呢?

    苏和:我不会说这是一个文化鸿沟。当然,我们要做的肯定还有很多,来使双方更了解彼此。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把更多的法国文化元素带到中国。当然,我知道,在法国的中国大使馆也在把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带到法国。因为只有通过这些更深层次的了解,两个文明社会中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才会更进一步。这个我是很自信的。你知道,当我看到,比如,在法国,有超过25000名中学生在学汉语。这一数据,每年以20%的比例增长。在中国,我们也有100000名中国人,尤其是年轻的中国人在学法语。我们还有16家法语联盟,在中国的主要城市教授法语。我认为,我们必须做更多的工作。顺便说一句,在中国,法语是仅次于英语的,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

    周:正如您之前提到的,误解是引起去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最主要因素。我假定这是政治因素之外的文化因素。因此,在中法两国人民之间,可以发生的最大的文化误解会是什么?这不仅仅是针对去年,而是针对任何时候的。

    苏和:我觉得误解的成份也不是很大。这当然主要是信息量不够。有些法国人是中国电影迷。这当然是一种使某种文明更流行的很好的方法。但是他们不太了解历史,不太了解文学。这是我们要长期努力的地方。

    周:您刚才说了很有趣的一点儿。谈到电影,在普通的法国人了解中国的时候,哪种电影会最有影响力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例子?有没有什么主要的平台、渠道来使普通的法国人了解中国呢?而不是仅仅针对那些研究中国的人,那些学者的。有什么可以进一步开放的渠道您可以建议的吗?

    苏和:让我给您提供一些很有趣的数据。你看,在法国电影院,去年有30部中国电影在放映;在中国,只有4部法语电影在放映。因此,这表示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但是,当然,中国电影很流行,因为它们非常好,很棒的演员、很棒的导演,非常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这可以是关于现代中国的、关于历史上的中国的,像三国的故事就很流行。因此,我认为这是我们需要鼓励的事情。我们也想看到更多的法国电影进入中国。我们每年生产的电影和美国产的一样多,当然也包括大片。我希望它们能被更多的人了解。但是,我认为,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我们在整个艺术,在文学方面,可以做很多事情。我确信这可以加深了解。

    周:我确信,中国人确实在看了很多法国电影,否则,他们也不会了解苏菲·马索等人的。除了电影,您认为什么书能影响文化交流的,能使人们拓宽视野的?

    苏和:我认为,所有最近出版的最流行的中文书也已经翻译成法文了,也翻译得很好。很多中国小说家,像莫言的书在法国都是很受欢迎的。《兄弟》也在法国出版,很多人在读它。

    周:我们在谈论电影或者书的一般情况。 但就您个人而言,您能指出来哪一本,或者哪两本中文书或者哪部电影影响过您吗?

    苏和:当然可以。这些年来,我读了很多中国名著。

    周:比如?

    苏和:像,《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有,被称为……施耐庵的。我忘了书名了。

    周:《水浒传》。

    苏和:所有这些书都很吸引人。因为它们提供了这么多知识,这么多关于中国的背景知识的。

    周:关于现代的呢?电影呢?

    苏和:我不是一个很喜欢电影的人。当然我很喜欢陈凯歌拍的电影和其他一些导演的电影。

    周:你在大学里主修东方研究专业。你当时学到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是中国的自然画面呢,还是觉得更像是一个遥远的幻境?

    苏和:我开始学汉语的时候正好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我们有一些来自北京的老师,他们会向我们展示那个年代的中国。所以,那不仅仅是关于传统中国的,也是关于那时候的问题、那时候的政治、那时候的经济的。从那个时代到现在,观察中国革命的发展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周:有没有什么中国精髓,中国的事物,真得让您印象很深,以至于您觉得应该告诉我们的读者的?

    苏和:为人民服务。这个理念应该是在任何地方都有的。在我们国家也是这样,当然是在不同的系统里。这是关于服务人民的,关于改善人民的福利的,关于社会和谐的。这是一个我们可以共享的目标。

    周:有没有什么古代的名言警句呢?

    苏和:我不会冒险来试着准确地说出一个的。但是我记得一些思想。一些孔子的思想。比如仁,比如对长者讲礼貌,这些价值观在信奉孔子的人那里可能流行很广,但我们也可以很轻易地接受。

    周:谈到这个,请问,这么多年以前,从您作为一个研究图兰朵的学生到作为一名外交人员,您有没有发现我们中法文化之间的相似处,尤其是那些您没有意料到的?比如我们中国人和法国人都喜欢烹饪。

    苏和:是,我会很愿意提及我们都爱好美食,这是生活中基本的共通的美的东西。我们都喜欢美食,追求美。这是我们相同的地方。

    在政治领域,我们在一些基本原则方面也是一样的。我们在追求成为我们自己,追求独立,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方面是一致的。你知道,在一个全球化了的世界里,可能会有一种同一化的文明,有一种更英美化的趋势。当然,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趋势的证据。年轻人都会去吃汉堡包,去看美国电影。事实上,为什么不去呢?但,基本上,我们不想让同一的全球化的模式来稀释我们的文化,或者你们的文化。相反,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都对世界有贡献的。所以它们应该得到保存,应该受到鼓励,好好发展。因此,这是我们一样的地方,我们仅仅是想作我们自己,中国将仍然是中国,法国将仍然是法国。

    周:您知道,一定会有文化之间的差异的。因为每一个文化,每一个国家要保持自己的特色的话,就是保持一种多样性,保持差异。因此,哪些差异使您很吃惊呢?不一定会是负面的差异。而是我们思考方式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

    苏和:很明显的,当然有。 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的程度,当然还有历史。没有一个国家的历史有中国的那样悠久,也没有那么连续。我们可能是西欧国家中,历史最久,最连续的一个了。但是还是不如中国的历史悠久,连续。

    周:您在1980年代早中期,在中国从事外交工作。所以您对中国早期的改革应该很了解。您觉得是什么使中国成为现在的中国?您觉得它是在正轨上吗?您觉得进展是太快了还是太慢了?

    苏和:首先,我觉得进展非常惊人。我在1983年来到北京。我清楚地记得在198310月,中国首次允许个人购买私家车。一个在北京郊区养鸡的女士买了一辆汽车,她非常骄傲,还上了电视,几乎上了一周。当然,现在,您看看城市中车辆的数量,你可能不会觉得这是个恰当的例子。但我会说,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普通人所享受到的物质丰富程度。所以这不是一个发展太快或者发展不够快的问题。发展得非常非常快,也非常非常好。这当然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趋势。现在,我们所真正希望的,政府也完全意识到的,就是改善环境。因为25年前并没有污染。但现在有了。也在采取各种措施。我们也很确信,未来几年,空气和水的质量也会不断地得到改善。这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很大的差别啊。

    我也会说,人们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你可以看到人们可以到处旅行,可以出国,而没有什么困难。这也是我发现的很大的进步。

    周:你觉得,从现在开始,中国的未来会怎样?更强大,更繁荣?有些人认为,一个更强大更繁荣的中国会被西方认为是一个威胁。

    苏和:有时候很多西方媒体也一直这么写,我们国家的一些媒体也是这样。但我们的想法正好相反。 我们认为中国在变得更繁荣,这对全球、对个人,我们觉得都是有益的事情。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一起,不断地多多讨论全球问题。环境问题是一个例子。在中国的污染也影响了其它国家,这对全球气候都有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一起就此做出努力。或者做一些与维护世界和平、抵御金融危机有关的一些事情。 这也是我们为在伦敦举行的G20所作的准备工作。和我们为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一届峰会所作的准备一样,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金融合作伙伴。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作为欧元区的一员,我们一直都有互动,我们还要深入互动。

    周:实际上,我们的很多提问都是来自于我们的网友的。下面的问题来自于一个名为Lily的网友。她问您,在您所到过的所有城市中,哪个城市给您的印象最深。

    苏和:我到过很多地方。通常,每个月有810天,我会呆在北京以外的地方。我会说任何一个地方都给我留下印象。我经常到广州,到上海,到武汉。我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看到城市的美化啊,住宅状况的改善了。当然人们也想看到一些过去的事物,因为这也是关于中国的很重要的内容。像到山西的平遥也很有意思。到承德,我的印象也很深。到一些水乡,像上海旁边的乌镇,杭州,都是很美的地方。看到这些城市,总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周:内陆城市呢?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很向往的。

    苏和:当然。像湖北了,很有趣的一个省份。像安徽,我下周会去。我的孩子们要过来。我会带他们去桂林,去云南。让他们看看以前没去的这些地方。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感觉不错。这对他们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周:我们的网友Jessica问,“在我们的印象中,法国以美丽、浪漫而闻名。那么法国人民对我们中国有什么印象呢?要是请您必须用一个词来描述中国,那会是什么呢?”

    苏和:我认为。。。。。。马上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是“羡慕”。 “对连续性的一种羡慕”。比如,现在的中国人可以阅读3000年前的文章。这太不可思议了。他们可能对这个不太了解。但是他们很羡慕这种奇妙的文化。是这样子的。

    周:当中国和法国经历困难的时候,或者像您说的经历有误解的时候,您作为一名外交人员,向法国说明中国情况的时候,或者向中国说明法国情况的时候,您已经经受了不少困难吧?您有没有失败过?这个问题来自于我们的网友Crick。现在,情况好转了,您有没有觉得轻松了很多呢?当您听到中法关系恶化的时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苏和:让我换一种方式来说。我是一个乐观的人,如果我不是一个乐观的人,我就不会是一个外交人员了。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观察长期的趋势,耐心、认真工作。永远不要放弃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有时候,不太容易,有些困难。但保持乐观,这就不太是个问题。要不断努力。

    周:让我问得更具体一点儿。现在一切都回到正轨,您能展望一下中法关系的未来吗?会有更多不顺,还是会有所上升,皆大欢喜?

    苏和:当然,我不会希望有不顺。当您看到结婚的两个人,有时候他们的关系会出现一些磕磕绊绊。当有误解的时候,要就此讨论,来试着发现共同的地方。但我预测不会有大的波折。我觉得我们的双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明确地表述了中法两国的目标,我们的工作就是实现这个目标。当然。我们比平常会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长。这不是吃喝玩乐。人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外交官会长时间地打高尔夫、喝茶。但那只是偶尔的情况。我们的工作通常是长时间的谈话、解释、协商,到各省旅行,与省长、市长、孩子们谈话来促进双边关系向前发展。这也是我喜欢的事情。

    周:大使先生,下面是最后一个问题。1958年,中国第一次和外国联合制片,这个国家就是法国。电影的名字是《风筝》。这个风筝上绘着卡通形象的孙悟空,还有一封信。这个风筝从中国飞往法国,被一位法国小男孩儿和他的妹妹捡到,他们梦想能到中国,见见他们的中国朋友。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让我们转换一下这个故事。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些中国男孩子,梦想着去法国见见他们的法国朋友,您会建议他们去哪些地方呢?在这些地方,他们会见到最具有代表性的法国人,或者最友好的法国朋友。让我们排除像埃菲尔铁塔那样明显可以的地方。您能说出一些这样的,但是不太有名的地方吗?

    苏和:你知道法国可能不是特别大,但是法国的风景还是很多样的。走出25英里,你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在北部,还是在南部。但还是有一些极其美丽的地方的。举个例子,在法国中部的卢瓦尔河谷。那个地方这么好,以至于在几百年内,法国国王都在那里建造非常美丽的城堡,非常浪漫。在那里,天气很宜人,也有美食,美酒,人们说最纯正的,原始的法语。这里是您所说的那样的地方。

    我的老家,在南部的农村地区,那里很安静,风景很宜人。也有美食、美酒。我要说的就是,您不需要走很远就能看到很不同的风景。不管是高山、山谷,还是森林、河流,海岸,我们的海岸很美的。在西部,在地中海海岸,都有很美的度假区。所以,我很难说法国的哪个小镇是不美的,我这么说,请您见谅哦。每个地方都很好,人民都很友好,很好客。

    周:之前有网友说她对法国的印象就是“美丽和浪漫”,“浪漫”这个词是描述法国最合适的那个词吗?它可用来描述整个法国呢,还是仅仅指巴黎?

    苏和:不,我觉得是说整个国家的。你们所说的“浪漫”我觉得这是一种生存方式。我觉得这个词是指整个国家的,是指它的人民的。

    周: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的每一人,至少是给我们留言的每一名网友都期望我们双方的国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希望大使的话已经给了我们更多的希望。谢谢您。谢谢观看。

    苏和:谢谢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