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玉兔探月日记: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

2013-12-11 10:26:04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还是以地球的时间来数日子吧,因为月球上的“一天一夜”几乎就相当于地球上的1个月。今天晚上9点,我和着陆器终于有惊无险地飞到了近月点高度约15公里、远月点高度约100公里的椭圆轨道,也就是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这个轨道的15公里最低点,可以看作是几天后我们落月的真正起点。

落月过程,在我脑海中,应该像是一部精彩而又真实的“科幻大片”,我就先不剧透了。我们还得在现在这个轨道飞上4天,热热身,进一步熟悉环境。

来到这个轨道,算是我们又闯过了一道关。月球素有人类探索深空的“前哨”之称,前往这个“前哨”的途中充满艰辛和风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依靠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和突破。大的不说,就拿变换轨道这些具体的动作来说,地面上的人们需要精准计算出航天器在某一时刻的飞行路线,是椭圆轨道还是圆轨道或者其他形状。如果轨道计算出错,或者精度不高,航天器就会像飞机上天后找不到目标机场的位置和自己的飞行路线,就不知道该往哪飞了。因此,地面的科研团队就专门开发了高精度定轨软件,用来实现复杂的数学思想和轨道计算。

在人类掀起探月新高潮的今天,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为探月提供更好的保障,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可以让我这样的月球车更加智能、自主。

如果把我的大脑看作一台计算机,大脑的“灵魂”就是星载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苹果电脑操作系统和安卓系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航天器的技术发展到今天,也开始采用操作系统使得航天器更加趋向“人工智能”。而在此之前,卫星等航天器通常都采用程序控制的方式来完成指令的执行,简单来说,就是编写一段程序代码,反复地运行。这种“傻瓜”式的运行模式非常简单,但也非常机械。形象地说,如果设计人员设定卫星的任务是吃饭、喝水、睡觉,卫星上天之后只能按照这个顺序不断重复动作,想要先喝水、后吃饭是做不到的。

如今,用在中国航天器上的操作系统就是中国团队自己开发的星载计算机操作系统——“SpaceOS”,目前用在我身上的,已经是经过升级和改进后的第二代操作系统。它能让我未来在月面上,当遭遇环境恶劣、不确定因素的情形下,可以自己判断和做出反应。

研发这个操作系统的人经常很自豪地说,“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我也很自豪。

(本报记者 余建斌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11日 09 版)

编辑: 于熙 标签: 探月 航天器 前哨 轨道计算 玉兔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