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澜是《中国日报》资深摄影记者。2002年至今一直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在过去的30年,他不断地用镜头记录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国日报网消息:哪里有成长,哪里就有成长的痛苦。试图往公寓中安置一件大家具就是这样一种痛苦。我们这张1988年拍摄的黑白照片对此就有生动的记录:想把大个的家伙搬进新居,如果房门和楼道太窄就会非常麻烦,你不得不从窗户把家具拉进去。那个时代,大件家具对一个工人家庭来说非常重要。国家统计局将这些连同自行车、缝纫机等当作是衡量城市家庭消费能力的指标。
摄影记者:王文澜
同样折磨人的还有另一种成长的痛苦,那就是:不管你开着多么豪华的汽车,都得乖乖地在如这张彩色照片上一样拥堵的路上排着队向前挪。这张拍于2007年的照片显示的是北京主要商业区之一——国贸附近的一个立交桥,那里拥有数量最多的现代建筑。
在许多地方,甚至是一些中国最大的城市的公共服务都不到位。实际上,为了第一个打电话,第一个在附近医院就诊,第一个到自动取款机取钱,在家和单位之间的路上第一个坐上地铁或驶入高速路,第一个享受其他很多便利服务,人们要拿出比在塞车的路上行驶时更大的耐心。
仅从这两张照片,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景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人们可以谈起很多有关城市和个人生活巨变的故事。不过,尽管这30年的变化很重要且意义深远,它只是这个民族学习建设和管理现代社会过程的一部分,而后者则需要一个更大、更长的过程。
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就是产生这些巨大变化的一个主要驱动力,也是催生成长痛苦的重要原因。当中国还处在经济改革之初时,除了少部分城市以外,中国还是一个农耕社会,其农村人口占8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现在城市人口的数量上升了150%,并且预测未来二三十年的城市人口增长还会保持这个速度。
尽管现在往公寓里搬家具用起重机的少了,但人们对变化的渴望仍会继续,同时他们有时也要继续耐心等待。
英文原文:Growing pains
(作者:《中国日报》YOU NUO 编译:王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