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7月15日报道:如果长江上游发生强降雨,中下游雨势不减,1998年的抗洪形势就将重演,长江水利委员会官员表示。
民政部数据表明1998年大洪水,全国有1.8亿人不同程度地受到水灾影响,因灾死亡4150人,紧急转移安置1839.3万人,倒塌房屋685万间,损坏房屋1329.9万间;农作物受灾2229.2万公顷,成灾1378.5万公顷,绝收529.5万公顷;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550.9亿元。
长江委员会抗洪防旱办公室调度处王井泉处长说自6月7日以来,两湖地区暴雨成灾,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湖口曾两度突破警戒线,虽然目前的形势够不上“危险”,但是绝对是长江防汛的“关键期”。
与此同时,长江流域在每年的7、8月份为降雨量较大,出现洪涝的概率较高。王井泉列举了1954、1983、1998年等三个年份,大洪水均出现在7、8月份。
中国气象局14日预报14日,江南东北部仍将有较大降雨;之后,雨区北抬到淮河流域;江南北部将转为高温少雨天气。
15-19日,淮河流域将出现一次明显降雨过程,部分地区有暴雨,局部有大暴雨,强降雨将主要出现在16-17日。过程降雨量一般有50-120毫米,部分地区有150-200毫米、局部300毫米左右。20日之后,淮河流域将转为高温少雨天气。17日前后,1002号热带风暴“康森”将影响华南沿海。
中央气象台14日下午将暴雨预警由橙色降低为蓝色,并同时解除了高温蓝色预警。
防总表明今年台风来得晚,后期生成和登陆集中,北上的可能性大,致灾性强,历史上1975年、1983年和1998年台风活动与今年类似,都发生了大洪水,今年第2号热带风暴"康森"已于今日8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后期强度可能加强并登陆影响我国,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各项台风防御工作。王井泉在长江流域地图上向记者介绍道,“目前形势最为严峻的就是两湖(洞庭湖、鄱阳湖)地带,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损失近千亿。”
再加上台风“康森”的登陆,长江流域的雨情更加不容乐观,“虽然台风路线不能完全确定,但鄱阳湖区域肯定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王井泉说。“要立足防大汛。” 王井泉多次向记者阐明自己的观点。
王井泉说自6月7日以来,两湖地区暴雨成灾,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湖口曾两度突破警戒线,虽然目前的形势够不上“危险”,但是绝对是长江防汛的“关键期”。
整个长江流域目前的底水位较高,洪峰直入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逼近警戒线,三峡大坝蓄水超过防洪限制水位(145米),目前已达到150米,超过了5米。王井泉称仍需做好准备打好攻坚战。
“若上游出现强降雨,水库调度蓄水可能达到175米。” 王井泉说三峡蓄水是防汛应急预案中的重要力量,将有效缓解下游地区的抗洪压力。
“一旦发生大洪水,三峡蓄水和荆江分洪将马上实现。” 王井泉称长江目前有500亿立方米的分洪区。
近日的暴雨除了淹没河床,冲毁堤坝,造成主要道路,铁路交通中断,大面积停电外,还导致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
连日的强降雨导致江西北部多座出库出现险情,目前已经紧急转移群众3万余人,14日凌晨开始,江西北部九江、景德镇、上饶三市出现暴雨,大暴雨,其中都昌县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强降雨致使该县多座水库出险。
江西气象局于14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本周,云南、四川和湖南分别发生了四起山洪灾害,导致至少41人死亡,40多人失踪。
截至目前,由暴雨引起的云南巧家特大洪涝灾害造成死亡人数17人,28人失踪,43人受伤,救援工作仍在继续,中广网报道。
另外两起山洪灾害造成14人死亡,暴雨引起的湖南山体滑坡导致10人死亡,其中包括4个孩子,新华周三报道。
据民政部最新数据现实截至7月14日16时统计,7月1日以来洪涝灾害过程已导致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市323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18人,失踪47人,紧急转移安置108.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244.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281.3千公顷;倒塌房屋10.1万间,损坏房屋26.9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7月14日17时启动国家救灾预警响应,并向广东、广西、海南、福建4省(自治区)民政厅,以及民政部中央救灾物资南宁和长沙2个储备库发出通知,紧急部署救灾工作。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7月13日9时,今年以来全国累计有26个省(区、市)发生洪涝灾害,累计洪涝受灾人口9610万人,农作物受灾5941千公顷,因灾死亡567人、失踪251人,倒塌房屋57万间,提前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63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158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约271亿元。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7/15/content_10107954.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王茜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