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5日报道:虽然对中文一窍不通,哈维尔·坎图(HAVIER CANTU)还是毫不犹豫地飞往了北京。
这位22岁的德州大学三年级学生说,他一直想利用暑假环游世界。中国已经是他去过的第32个国家。但他的这次旅行并非一般意义的度假,而是要与一个北京家庭同住。
哈维尔说:“如果我和这个家庭住得足够久,就会完全沉浸在这一语言环境中,从而学会中文。”
这个北京的李/黎姓家庭叫他“哈维”。他是这家人的互惠生(AU PAIR)。但他跟一般的互惠生不一样:他主要负责和家里的两个孩子——大卫和西西——一起玩耍,并且教他们英文。
在哈维来之前,李/黎家正有意为他们的孩子寻找一位母语是英文的英文教师。哈维可以随时随地教孩子们英文,比如:他会等孩子们正确地用英文说出请求后,才给他们买冰激淋。
这家的女主人名叫李琳(LI LIN)。她说,在德国上了大学后,她懂得了包容异国文化的重要性,而且,跟着哈维,大卫和西西学到的内容比在一般幼儿园里学到的更有价值:“孩子们长大后,会说,‘我们家以前有个外国来的大哥哥,我也想去别的国家旅行。’”
和李/黎家一样,很多中国家庭都在寻找足不出国学习外国文化的机会,而想来中国的外国人也非常之多。
2007年,北京互惠生国际文化交流中心(HHS)开设了国际部,专门为需要互惠生和外语教师的中国家庭与外籍人士牵线搭桥。该部门开设以来,申请者逐年增长。第一年的下半年,有6位互惠生通过该中心来到中国;2008年,有28名;而2009年,这一数字是53。
国际部经理谢先生说,每个月,该中心都会收到120名到150名外籍人士的互惠生申请,同时有大约400个中国家庭通过该中心的网站寻找互惠生。
汤姆·派尔(TOM PILE)是该中心的国际事务负责人。他说,通过该中心的介绍而找到互惠生的家庭,每月要花费3600元到6600元人民币,用于支付互惠生的中文学习、食宿和安全保障,以及支付给该中心少量的费用。对互惠生而言,他们只需要支付机票费用;而根据他们在寄宿家庭里所呆时间长短,中心将以不同的形式补贴这笔费用。
北京互惠生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是相关行业中的先行者与佼佼者。派尔先生说,今年六月起,该中心开始对互惠生申请者进行新的背景审查,包括有无犯罪记录、药物史、性格测试,甚至还有体检,“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环节,寄宿家庭和互惠生双方可以更快地达成互信、找到适合自己的对象、了解对方。”
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这样的组织致力于互惠生的交流工作。谢先生希望,中国能够成立一个正式的互惠生交流组织联合会,以保证日后的紧密合作与交流。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life/2010-08/05/content_11100859.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 Chris Clark 翻译 王青云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