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7日报道: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室主任陈淮日前表示,中国现有住宅在未来20年内得有一半以上要拆了重建,此言一出即引发坊间热议,人们纷纷质疑:中国建筑的寿命缘何会这么短呢?
本周五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陈淮指出1999年前建成的住房“在未来15到20年得拆了重建”。陈还指出,老建筑中“除了个别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比如黄埔军校还要留着,其他基本没有保留价值”。
他认为,1949年以前的旧房子房龄早已超过当初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了。而很多建于1949至1979年的住房中,很多是战备房、过渡房、简易房,当初修建时并不是用于长久的居住。
“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之快,1979至1999年间建成的这些房改房,小区管理格局以及配套设施都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他说。“城市中真正能够长期保存的一些建筑物,不过就是1999年到现在十年间建的房子。”
中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量都远超世界任何其他国家。在近几年里,中国已经建设了超过2万亿平方米的房屋;每年中国使用的水泥和钢材量占全世界的40%。
而且每年约有40%的建设用地是靠拆除旧建筑才腾出来的。
但是学界和业界的有识之士都对中国如此高速的拆迁、重建提出了质疑,纷纷指出:很多建筑物如此“短寿”,是由于建筑施工水平低下、城市规划缺乏连贯性、开发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造成的。
今年四月份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就曾表示,中国建筑寿命普遍“只能持续25-30年”。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国建筑平均设计寿命为132年,在美国这一数字也达到了74年。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各地盲目拆旧建新的景象,但除去那些20世纪70年代及之前的建筑因为安全原因必须重建,还有很多建了连10年都不到的房子被拆掉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栗德祥指出。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郁鸿胜也表示赞同:“如今,很多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喜欢房子要盖新的,这样经济利润高,结果致使老建筑的拆迁速度愈来愈快。但是这是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的,同时还推高了房价。”郁同时还指出,房价上涨最后还是由工薪阶层来买单。
到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程度将达到50%,对新建住宅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郁就建议应当将城市发展的重心更多投往城郊地区,城郊的剩余土地更多,需要拆迁的房屋也更少。
栗德祥也指出,对利润的过分追求、城市规划缺乏连贯性,导致建筑材料的巨大浪费,国家应当出台政策鼓励建筑材料的再生循环使用。
在中国,建筑垃圾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到40%。业界统计数据显示,每建10000平方米的房屋要产生500到600吨建筑垃圾,拆掉同等面积的建筑也要产生7000至12000吨建筑垃圾。
建筑质量的低下近年来不断见诸报端,这一问题也是中国建筑业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09年6月,上海一座13层的建筑就曾倾覆,这一事件引发媒体对中国各地建筑质量的进一步关注。
“追求速度、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要负主要责任,”郁鸿胜表示。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0-08/07/content_1111398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钱雁峰 编译 张陨璧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