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17日报道:最近,美国在中国周边动作频频:在东北亚举行军演,又公开介入南中国海的领土争议,挑拨中国邻国与中国的关系,使人们对中美关系又疑窦丛生。这一切究竟是因为什么?
三十一年来的中美关系从总体上来说是利益驱动的。在两国关系发展的各个阶段,两国不断确认共同利益,同时又在不断进行利益调适。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国利益的相互调适主要是在双边关系问题上。进入新世纪,中美关系的范围大大拓展,包括了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两国利益的相互冲撞也随之增加了。这主要表现在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
现在令人瞩目的东南亚就是一个例子。最近美国政界和学界在对美国东南亚政策进行反思时,突然感觉过去一二十年这里的事态发展使力量对比"失去了平衡",奥巴马政府才要这样高调地宣布"我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美国要来重建对地区事务的主导权。
美国要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如果这种合作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当然也无可厚非。但美国现在介入南中国海的领土争议恰恰不利于地区的稳定。美国从来都不是南海领土争议的一方。以前美国历届政府的立场都是保持中立,不对争议的哪一方说三到四。直到去年,国防部长盖茨在访问马尼拉期间6月4日还向新闻界表示,美国的现行政策是不介入南海岛屿的领土主权争端。
现在奥巴马政府要改变以往的中立政策, 美国官员和学者纷纷表示不支持中国的领土要求,希拉里·克林顿在河内的讲话中大谈国际法和海洋法,闭口不提关于南中国海争议的历史依据,好象这种争议是今日才有的,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立场。在东盟地区论坛这样一个庄严的国际场合以这样片面的方式提出问题,就是对中国立场的挑衅,是在中国与其东南亚邻国之间制造不和,挑拨离间。这样做的结果无疑只会把问题搞得更加复杂、更加麻烦,"越帮越忙",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美国现在竭力想拉拢争议的一方,实际上是想利用这些国家作为美国平衡中国、牵制中国的砝码。一些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两国之间周旋是为了获得多一点的安全感,并在经济上得到一些好处。美国与这些国家之间也就是相互利用罢了,它们的接近是有限度的。
实际上,有的国家,如菲律宾已经明确表态,南海谈判应该严格在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进行,不需要美国或其他任何第三方的介入。显然,他对希拉里·克林顿的"帮忙"并不领情。
对于当前的事态发展,国内和国外的媒体议论纷纷,有的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两国的战略摊牌会加速到来。笔者认为这种估计未免过于悲观。中美之间的战略摊牌没有历史的必然性。
首先,两国之间的种种纠葛没有改变两国具有广泛共同利益这一中美关系的基本属性,尤其是经济上的相互依赖。
其次,两国之间的纷争也没有改变双方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性。
第三,两国之间的纷争也没有改变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过去三十一年来,中国是在现存国际体系内得到发展的,也还将在这个体系内发展。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美之间在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进行进一步的利益调适势在必行。中国的国家利益在拓展。在20年前,海上航行安全显然没有象现在对中国这样重要。 美国不能再把中国定位为一个"大陆国家",不能再把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所谓"第一岛屿链"之内。
要进行利益调适, 美国要进一步调整心态。
美国要确实准备接受一个繁荣和强大的中国,要消除对中国发展的过敏心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美国的心态是"老子天下第一"。美国人不仅不能屈居第二,甚至连并列第一也不能容忍。现在中国不跟你争这个老大。中国不仅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意愿。但美国也要认识到,每个国家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中国贫穷落后的时间太长了,不能老是落后下去,中国有发展的权利。即使将来有一天中国的GDP总量真的赶上和超过了美国,就人均来说比美国还是差得很远。美国的军费占世界的将近一半。美国的军事装备和设施别说与发展中国家比,就是与其他发达国家比都遥遥领先。可是现在中国增加一点军费,改善一点武器,美国有专家就说"改变了亚太的军事平衡",未免太言过其实了。中国的"四化"本来就包括了国防现代化。中国的军事力量是一定要现代化的,中国一定会拥有航母,拥有"蓝水海军"。调整心态,欢迎和接受中国的军事力量现代化才是正确的办法。不然,不仅中美两国之间会摩擦不断,而且美国自己整天忧心忡忡,日子也会过得很不舒服。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8/17/content_11161760.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陶文钊是清华大学美中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