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18日报道:和国内大部分村镇迥然不同的是,吾屯村的年轻人都没有去城市工作。那是因为这个位于中国西北部青海省的2,500人村庄,已经有了自己的流水线生财之道,那就是制作唐卡(唐喀)。
吾屯村几乎人人都做这个生意。据估计,国内超过一半以上的唐卡都是在这个村里生产,包括许多陈列在著名寺院的唐卡,如扎什伦布寺、塔尔寺和拉卜楞寺。
而大部分唐卡都流向私人手中。由于大小和质量各异,它们可以为制作者赚取每幅几百元到一百多万的利润。
“订单实在太多,我一个人没办法完成,不得不要徒弟来帮我。”画家娘本说。
吾屯村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区管辖的同仁县,自15世纪来就有画唐卡的传统,那时藏传佛教正迅速在该地区流传开来。
许多寺院都是在这段时期兴建,藏族、土族和其他混居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画宗教影像用于装饰。
这些技术娴熟的工匠还穿行青藏高原,买画为生。
但直到前几年,这项民间艺术才成为切实的谋生之道。
娘本说他在80年代初开始学习画唐卡时,村里不到100人会这项艺术,那时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期间遭禁的佛教正重新兴起。
90年代,娘本在拉萨开了间小的唐卡店,一幅70厘米×55厘米的画作售价50元(57美元)。同样的作品在如今售价在5,000到50,000元不等。
娘本的个人高价出售记录是在2007年,一幅展示释迦摩尼生活的作品以100万元(147,160美元)高价售出。
他的热贡画院去年获利1,200万元,今年的盈利已经超过这一数字。
“价格上涨和藏传佛教的越来越流行是主要原因。”卡则加说。
“随着汉族人对藏传佛教的接受,唐卡越来越受欢迎。”
卡则加的市场视野来自其职位,黄南藏族自治区管辖的文化局副局长和当地民俗文化艺术协会会长。
吾屯村的唐卡主要流向两个地方,一是北京,那里有很多名人信奉藏传佛教;一是山西,那里是传统佛教圣地五台山所在地,吾屯村唐卡艺术家完德介绍道。
“许多城市里的新兴有钱人在追寻一种信仰,他们喜欢藏传佛教,所以想在家里放一幅唐卡。”卡则加说。
“他们不在乎价钱,因为砍价是大不敬。”
唐卡持续上涨的价格是因为最近收集艺术品和古董成为一种流行。
2002年最昂贵的唐卡,是一幅关于普贤菩萨的清朝(1644-1911)作品,在天津以55,000元高价拍卖售出。五年后,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另一幅同一时期的作品,售价为896,000 元。
但如今的收藏者更多地去购买现代唐卡,因为国际机构已经抢购了大多数古代作品。
这个拥有数个世纪历史的传统,曾经由于宗教情怀而推广开来,现在则已经开始适应这个被市场驱动的社会。
“只要人们还是怀着崇敬之心画唐卡,用这来赚钱并没有什么。”娘本说。
“我很高兴,有更多人来买唐卡,因为他们看着唐卡就会积累功德。”
在过去,唐卡画家绝不会想到把他们的大名放在这些令人崇敬的大作上。但在它们成为收藏者的物品后,作者的印章也开始出现在作品上。
女人现在也开始加入唐卡的创作,曾经这只是男人的专属领域。
吾屯村唐卡画家曲智是率先收女弟子的首批大师之一。
“在过去,女人在我们村里的地位非常低。”这位不惑之年的大师说。
“她们被禁止画唐卡,只能去做农活,”他接着说。
“我认为这不公平,所以我十年前就开始教她们怎么画唐卡。我希望她们可以接着去教会更多女人。”
对于学习画唐卡,吾屯村仍然坚持着传统的师徒制度。因为这门艺术极其复杂,徒弟一般要学习六年后才能独立作画。有些人甚至要学习十年。
今天,在曲智八年前创办的培训中心,吾屯雪域艺术中心,共有91 弟子在此学习,53位已经成功毕业出师。
有限的空间意味着曲直智只能录取一小部分申请者。但当地政府最近分给他一块地,用于修建唐卡绘画学院,明年建成后可以招收1,100名学员。
此外,吾屯村日渐响亮的名声也在吸引外人来此旅游,学习绘画技术。
王诗瑜(音译),一位来自河南省的22岁汉族佛教徒,在吾屯村学习了三年唐卡,认为画这些画能让人心地平和。来自北京的设计师袁妍(音译),觉得这项技术和她理想中的绘画方式十分相近。她希望能将在唐卡中所学到的应用到将来的设计工作中。
同仁县的三种艺术遗产,画唐卡和壁画、堆绣和雕塑,合称为热贡艺术。去年,它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热贡艺术的兴起使得同仁县政府考虑改名为“热贡”,即藏语对此地区的称谓。
今年8月23日至25日,同仁县将协办第三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博览会。这项盛事包括对当地相关文化业的展览和计划推广。
“同仁县的唐卡艺术对改善当地人民生活和宣传该地区来说,是富饶且极其实用的资源。” 卡则加说。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这样市场才不会使这项古老艺术偏离自己的根。”(中国日报记者 穆谦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