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22日报道:虽然许多时尚界人士都承认中国作为奢侈消费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但是却很少能见到成功的中国设计师和设计公司。不过,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的第三届“创意星空”(Creative Sky)服装设计大赛,一档电视选秀节目,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设计师的创意和精湛的技艺。
类似于在美国大受欢迎的设计师大赛“天桥骄子”(Project Runway),为期几个月的比赛中,设计师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出规定主题的作品。最终的获胜者将获得帕森设计学院的全额奖学金,该学校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设计项目之一。据大赛制作人邹倚天介绍,第二届“创意之窗”的决赛吸引了大约1000万名观众。
邹在接受《中国日报》的采访中说道:“设计大赛在中国的成功,反映出对于创意的渴求。把创意和产业联系起来,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而这个就是设计大赛所要表达的,也是大赛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第一届冠军,29岁的赵钎炎是一个身材高挑,大部分时候神情都很严肃的男生。他正在帕森设计学院攻读女士服装的学士学位。前卫的设计风格让他似乎能够很好地融入到纽约的设计界。
赵在学校的工作室接受了《中国日报》的采访。“我觉得非常幸运。”他说自己的成功来自于家庭的支持:“和大多数的中国家庭不同,我的父母一直给我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去选择。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我的妈妈,虽然她并没有要求我一定要达到多好的程度。”
当初已经从位于伦敦在时装界享有声誉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获得了美术学士的赵,是应了妈妈的要求才参加的比赛。赵起初抱着怀疑的心态,因为他认为“中国很多设计大赛的获胜者已经预先确定了”。但是当他知道大赛的评委包括享誉全球的美国华裔设计师德里克·林,同时也是帕森设计学院时装学院的院长,赵确信了这次大赛的真实性。
已经担任过两届“创意星空”大赛评委的Simon Collins对赵的才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非常,非常的出色。”Collions说道。“他尝试了一些非常具有试验精神的裁剪方式,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一件服装的预设。他也是唯一的一位参赛选手将所有的作品归纳到一个整体的系列。他的胜出是显而易见的。”
Lam对于赵在大赛中的表现也同样印象深刻。“毫无疑问,中国的时装设计师的技巧完全可以和其他国家的同行们相媲美。”Lam说道:“大赛之前我已经见过一些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了,我惊叹于他们的工艺和希望超越常规的探索精神。也正是如此,我才同意出任大赛的评委。”
Lam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设计师,你可以不断地体验不同的文化。从中,你会得到灵感,然后激励你去探索新的想法。我们并不是单纯地说中国的设计师需要出去学习时装,西方的设计师们也同样需要到亚洲来找寻灵感。”
赵并非单纯地想在帕森设计的技巧,“我非常清楚自己能够将画在图纸上的东西转变为现实的时装。但是市场推销是我所不太熟悉的领域。如果你不了解市场以及如果去推销你的设计,还是等于零。”赵说。“在这儿,我们除了可以和大师们学习之外,还可以有机会学习其它实用的东西。”
赵打算毕业之后留在美国或者到伦敦去工作,同时也计划在中国展出自己的作品。
不过,他依然认为在西方国家有更多的机会。“在中国,关系很重要。但是在美国,只要你真正优秀,你就有机会成名。”
赵认为中国培养设计师的教育制度有待改进。“许多希望学习时装的人忘记了‘创意’,这个最关键的词汇,而不是‘跟从’。”
Collions也认可赵的观点。“中国的年轻设计师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让自己站出来去推销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赵说在比赛的时候,他看见一些选手会模仿已有的作品。“一个任务布置下来之后,一些参赛选手会去查询其他设计师的作品,我觉得这样做不太好。”
赵在比赛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有竞争力的对手。他笑着说:“有很多优秀的参赛选手都不太喜欢我。”赵回忆说自己经常会和其他选手们有一些冲突,但是他也通过大赛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同样是参赛选手的杨阳(音译)。如今,他们已经组成了自己快乐的小家庭。
赵认为自己的性格也是最终能够赢得大赛的原因,并且这样的性格有可能继续支持他今后在时装界大展拳脚。“我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即使这样会让一些人觉得不开心。我认为时装界正在进行一场革命,我坚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我就是我。”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2/22/content_12053931.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外籍记者 Kelly Chung Dawson 编译 郭书含 编辑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