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17日言论版文章:三年前,四川发生的大地震使汶川沦为废墟。成都市也受灾严重,其下属几个县级市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都出现了房屋损毁严重、人员死伤的情况。官方数据显示,成都市仅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277亿元(约合196.5亿美元)。
在过去的三年中,成都动员了所有力量投入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到2010年年底,3147个灾后重建项目中有2866个已经完成,占91%,总投资额度达到823.5亿元人民币。
震后大多数受损房屋已经得到重建或修复,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过了震前的水平。种种现象表明,灾区的人民与这座城市一道从灾难中走了出来,那场悲剧也在逐渐成为尘封的往事。
成都的成功经验有几点值得学习,首先第一条毋庸置疑的就是救助体系的规范。来自祖国各地的好心人在震后不断涌向成都,向灾区人民提供急需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官方和民间的称职协调人员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此外,上海、福建、重庆、内蒙古自治区等若干省市提供了专项资金,完成了震后很多援建项目。
到2010年年底,上述几个省市已经在相关受灾市县完成了378个重建项目,复建了小学、乡镇医疗所、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向受灾地区居民提供了医疗、教育、通信等方面的服务。
由于各方不懈的努力,这些地区的社会生活基础设施基本上已经得到恢复,甚至比震前水平更高。地震中有3312公里路面和135座桥损毁,而成都市已经重新规划设计并重建了道路交通主干,构建了一张新的道路交通网。连接成都和周边城市的城际铁路也在施工过程中。
第二点可取之处,在于他们对住房问题的重视。三年前的那场大地震直接导致成都283700座房屋损毁。数万名居民一夜之间无家可归。
安置点建设作为当时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地方政府特别重视。到2010年年底,整个城市已经重建和修复了50多万套公寓,其中有451633套位于农村地区,141512套位于城市地区。今天大多数的灾民已经获得属于自己的住房,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重建过程中,当地居民在房屋重建过程中还充分享有选择权。2008年6月和8月,当地政府两次组织专家勘察灾区,为重建制定了具体方案。根据计划,灾区居民可以选择重建已损毁的房屋、另建单独风格的房屋、入住政府统一风格修建的房屋或迁往其他地区。这不仅提高了重建的效率,也给受灾居民以充分的选择空间。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卓有成效的心理辅导。成都在震后立即启动了好几项心理辅导项目,并迅速将覆盖面扩大到整个整个地区,向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第一手的援助。
在重建期间,成都市进一步完善了心理辅导项目,将之常态化、机制化,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心理服务体系。当地医院和诊所新引进了一批工作人员以填补相关业务方面的空缺。今天,整个成都市已经拥有628个心理服务站,拥有666名心理辅导人员。
5月11日,联合国在2011年全球减灾论坛上将荣誉授予成都等八座城市,以表彰它们杰出的重建工作。成都的做法已获得国际上的承认,我们也希望这座城市能够在重建路上走得更好,进一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05/17/content_1252192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编译 张陨璧 编辑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