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的故事
2012年6月16号 晚上10:40
病人来了,有的很快走了。急诊室的工作尽然有序的进行着,杨岗忽然醒来了。他发出了一些模糊的声音,突然激动地挥动手臂。马立芝赶紧跑过去,她试图跟杨说话,很快明白他可能是清醒之后觉得插管非常难受,想要挣脱。她帮他调整了一下头的位置,让他舒服一点,告诉他不能拿走管子,他现在需要氧气。然而,就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杨又开始室颤了。一个小时前分秒必争的抢救又再次上演,然而,这次杨岗熬不过去了。50分钟的抢救就像过了一整个夜晚。11点30分,杨岗的监护仪显示心跳的一栏,红色的线有规律的波动着,但这不是他的心跳,只是机器被动按摩的结果。
疲惫的马立芝和医护人员陆续从蓝色帘子后面慢慢走了出来,脸色苍白。马立芝告诉杨的家人,他没能挺过来。老人的脸面无表情,几分钟以后,走廊外传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把机器开着吧,给家人点时间,”马立芝吩咐护士。
2012年6月17号 凌晨2:30
杨岗的家人见了他最后一面,医护人员整理完他的遗体,将他推出了急诊室,他的床空了。
“这就是急诊室,没人知道谁能活下来,谁会死去,”马立芝说。1998年,她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她第一个去世的病人到现在还让她记忆深刻。“一个男患者,上午出现尿血的情况来医院,下午就死了,因为当时医疗技术有限,都不知道他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2012年6月17号 凌晨3:10
来就诊的患者少了一些,马立芝打开她狭窄拥挤的小办公室,在8平米的地方,还挤进去了一张儿童高低床,很窄,只有90厘米宽,有的时候两个医生抱在一起睡这小床上,因为实在没有其他地方可以休息了。她就在这里打了个盹。
2012年6月17号 清晨8:00
她只睡了50分钟,就又开始工作了。在今天16小时的值班里,急诊室一共收治了312个病人,抢救了33个人。她和护士交代了每个还在急诊室治疗的病人的情况,然后脱下了身上绿色的制服准备回家了。忽然,她拍了一下脑袋说:“哎呀!我儿子今天早上还有家长会,我给忘了!”但现在出发,肯定是赶不上了。她叹了口气说:“算了,他爸爸回去的。不过我又错过陪他的机会了。”
(来源:中国日报 杨万丽 编辑: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