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的机遇与风险
刘建平对日益逼近的西伯利亚寒流似乎一点感觉也没有。只穿着一件深兰色的套头衫,不停穿梭于中国东北的边陲小镇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州之间。
“我希望这个寒流来的更猛些,这样地面就能更快冻实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才能开始收割我在俄罗斯1万多公顷的玉米和大豆,” 刘建平开心地说。
刘建平是当地最早一批俄罗斯农业开发的先行者,他从20年前组织对俄农业劳务输出发现机会,2000年开始专门运作俄罗斯农业合作,目前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州的波格拉尼奇内区耕地16000多公顷。他预计今年的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2万吨。
“俄罗斯土地丰富,价格便宜,是个搞农业开发的好地方。” 刘建平说。
刘建平是黑龙江诸多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之一。他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更加深入参与俄罗斯亚洲部分开发的机会。而这个希望在被9月份普京总统APEC的发言彻底点燃,参与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已经成为当下这个区域最火的话题之一。
据黑龙江省商务厅资料显示,目前全省有数百家企业和个人在俄罗斯远东10个州区开展农业开发,项目包括粮食、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项目293个。
“俄罗斯农业开发是我们集团最新也是发展最快的业务之一,”黑龙江华信集团副总经理张英山。华信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投资的中俄现代农业经济合作区,是目前中国在俄投资规模最大的农业开发项目。
公司提供的资料称,合作区拥有耕地60万亩(4万公顷),种植的大豆、玉米和小麦单产连续5年排名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第一名,连续4年被评为当地最佳农业企业;此外还有养殖场和粮食加工等工厂。
在华信总部所在地黑龙江东宁县---一个毗邻俄罗斯的小城,20万人口的县城在俄罗斯有农业实体有400多个,开发耕地320万亩(公顷)----是这个县城耕地的4.7倍。
中俄农业合作的历史和基础
“中俄将来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是农业合作,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资金和俄罗斯土地资源相结合,开展农业合作,将为世界粮食安全作贡献。”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书面回复中国日报采访。
中俄农业合作历史悠久,在195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前苏联政府派专家团携带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在黑龙江省集贤县帮助设计开垦建设了我国当时规模最大的国营谷牧农场——友谊农场,也就是当今友谊县的前身。这个项目也被称为“中国最大的粮食工厂”。
历史转瞬间走过了近6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探索精神的普通中国人受到俄罗斯加强亚洲开发政策的吸引,积极参与到远东土地合作开发。
公开资料显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线长达2900多公里,在地理环境、温度和降水上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非常相似,在高纬度和耐寒耐旱作物耕种上有技术优势。
专家介绍,俄罗斯仅仅利用了1.68亿公顷耕地的四分之三,远东地区耕地面积达到670万公顷,其中有三分之一多年闲置(idle cropland)。所以,远东地区土地使用费非常低,一亩地一年的使用费才1块多。
但是,在转轨后的俄罗斯人口出现负增长,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尤为严重。1992——2000年,该地区人口减少100万。由于缺乏农业劳动力,俄罗斯每年需要外来劳动力70—80万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劳动力匮乏更为严重,其中,远东地区农忙季节手工作业人员缺少50%,机务人员缺少30%
据东宁县商务局局长朱昌新介绍,当地人发现土地开发这个机会,就是从2000年左右的对俄劳务输出开始。当地不少农民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打工种地种菜。伴随俄罗斯政策的稳定,不少胆子大的贸易商开始尝试俄土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