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在过去3个月时间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持续袭击了中国中部和北部,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为历史罕见。2月5日,中国启动I级抗旱应急响应,是新中国成立近60年的第一次。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抗旱气象服务,欲以超常规手段来应对旱情。2月17日,中国日报特邀中国气象局官员,就读者和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视频专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现在有舆论质疑,今年从干旱、严重干旱到现在的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历时近4个月,为什么有关部门没有能够提前预测?请问这是气象预报的滞后还是气象信息发布的滞后?翟司长请给大家解释一下。
【翟盘茂】应该说发生在冬季持续的干旱,在整个冬天里面干旱的形成是缺少了几场最关键的降水,总的降水量并不是缺少得非常多,但是几场关键的降水没有,所以持续的时间就很长,因此从气象条件来看是一个非常极端的现象。气象部门,有短期的气侯预测,能够对月、季的降水多少,对温度的高低有预报。来之前我也查了一下我们的预报结果,基本上把北方降水偏少的情况做了预报,但是气侯预测还是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那么严重的干旱,在10月份以前还是很难预报得非常准确的。
我们对干旱的服务采取了一种滚动、监测预报服务的流程。我翻了一下新闻发言,12月1号发布11月份情况的时候,就提出了在我国北方河南、黄淮流域出现了干旱;12月30号也提到了干旱的持续,一直到春节以前1月23号再次提到了干旱的持续,但是干旱的严峻性越来越大。我们提前进行的预报,对气象工作来说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虽然这样,我们还是采取滚动监测预报的预测,通过新闻媒体发送一些信息。但是可能这种阶段性的情况没有想得那么严重,没有引起非常广泛的关注。
【主持人】我们知道奥运期间气象部门对部分赛事的气象预报精确到了分钟级,甚至能预测到比赛场馆上空“一片云的含水量”,所以大家才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能预测到“一片云的含水量”,为什么预测不到百日大旱?
【翟盘茂】首先我纠正一下,对气象预报来说有两个是非常难的,一个是定点、定时;一个是精细化的预报。但是我们在气象预报中努力地改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说到每“一片云”的预报还是很难,应该说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我们现在有定时监测“一片云”的能力。气侯预报有更大的难度,我们李主任可以具体谈一下。
【李维京】实际上影响气候异常的因素很多。另外一个是气侯预测时间比较长,不像我们预测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一个年。如果时间很长,不确定性就非常之大,影响的因素也非常复杂,所以这个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对这一次的干旱事先还是注意到了它的发展趋势。当中国气象局注意到了它的发展趋势以后,我们不断地滚动监测、滚动修订我们的预测结果,做好多方面的服务,对政府、公众做好服务。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这一次在干旱预测监测过程中体会比较深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