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在过去3个月时间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持续袭击了中国中部和北部,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为历史罕见。2月5日,中国启动I级抗旱应急响应,是新中国成立近60年的第一次。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抗旱气象服务,欲以超常规手段来应对旱情。2月17日,中国日报特邀中国气象局官员,就读者和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视频专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面对气象干旱,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提出要提供“超常规的气象服务”,和老一套方式方法相比,这次气象服务在哪方面打破了常规?
【翟盘茂】大家都知道,春节一过,中国气象局就意识到了这场干旱持续的时间已经很长。后来我们提取了一系列专门服务材料,报送有关部门。在组织的抗旱专题会议后,第二天开了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们进入了特殊的工作状态。
这种特殊的工作状态在奥运服务期间才采取过。意味着我们每一个有关的领导同志必须每天早上都要统一关注天气的变化和旱情的演变,我们每天早上8点要出抗旱气象服务的专报,把旱情和降水的情况以及我们采取的一些其他方面的对策情况及时上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同时对我们抗旱气象服务的全部信息进行滚动,监控每一个部门在采取哪些行动。再一个是我们积极组织了人工气象方面的工作。告诉对相关省和受旱区域有没有抗旱的条件。下属各旱区的气象部门也作出了贡献,有不少的领导亲临第一线指挥人工气象作业。
再一个是增加了气象检测高频次预报的服务,还有一个是我们把一些情况及时地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比如说前段时间下了雨,我们及时和农业部进行沟通和会商,和农业部的同志一起商量对策。我们也派了专家组到旱情最严重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看看麦苗有没有受到影响,整个过程中应该说气象部门是处于高程度、密集的状态,比在汛情的时候大家都更累,都处于更重大的责任状态中。
【李维京】我补充一点,实际上中国气象局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把全国从事气象工作的同志们都动员、调动起来了。很多气象工作者深入到基层一线指导抗旱工作。我曾经随国务院抗旱检查组到河南、江苏这些区域看过,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气象部门有关的专家在抗旱一线进行指导,指导他们如何浇水、如何进行科学的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