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将成为中国政府考核官员新重要指标

2008-03-14 09:19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取得GDP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之后,中国政府正致力于由经济增长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正成为考核官员的新的重要指标。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而刚刚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更明确地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体现了政府职能已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解决民生问题,从而实现由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委员则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社会正处于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务的执政水平正转变为政府考核官员的新的重要指标。

在不久前召开的陕西省地方“两会”上,陕西省政府首次推出了《陕西省2008—2012年“民生八大工程”预算报告》,将民生问题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解决,从财政体制上解决了对民生问题持续投入的难题。这八大工程都下设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分项目,由具体部门官员负责,最后完成情况如何,各级考核时结果一目了然。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省长袁纯清说,今后陕西省除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还要“坚持正义为先,执政以民生为本,行政以法为则。这八大工程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多年努力,使我们的公共服务水平、老百姓生活水平能够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陕西省政府的做法,只是中国各级政府从单纯追求GDP增长到寻求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的一个缩影。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政府意识到对GDP的追求虽然使人民初步摆脱了生存困境,然而却是以环境、社会福利、公共教育等各方面的牺牲为代价的。而刚刚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更体现出中国政府为了承担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责任,转型的力度前所未有。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基本解决了“吃饭”与“贫困”两大基础民生问题,此后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解决教育、安居、健康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这些涉及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民生问题,成为中国政府转型的主要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2008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要继续面向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全面推行并提高补贴标准,要重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增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着眼于建立住房保障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陈宝根认为,如何给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需要民众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需要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官员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

不过,中国长期实施城乡二元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放松了农村人口的流动,目前已有农民工2.1亿人,但城乡差距仍在扩大。在“十五”期间的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多万人,虽然扭转了“九五”期间农业从业人员不降反升的局面,但如何让农民(包括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课题。

胡鞍钢认为,我们目前提到的这些民生问题,在发达国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政府如何给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仍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来源:新华网)

 
图说两会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