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总理报告为医疗改革确立了三项明确制度

2009-03-05 14:29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网邀请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杨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三位专家现场解读。

以下是本次访谈的实录:

杨团:

医疗部分有意义的是,去年就在报告里特别提到关于医疗改革要开始研究,要拿出方案。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卫生部门一再讲,经过各方研究这个方案就要出台了,也征求了意见,大约今年下半年就会出台。关于医疗的部分,我想这是方案的一些基本思想。这些基本思想和重点要抓的工作,这些都可以看出政府的基本思路。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要全覆盖,要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其实在1978年的时候,国际组织就提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我们也是承诺的,但是我们并没有做到。现在明确的讲,要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于重提几十年前的口号,这是很明确的。

关于重点要做的工作,其中有几条非常明确。第一,关于整个医疗卫生的制度,我们确定了三项制度,一个是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一个是城镇的基本医疗保险,一个是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如果这三块做起来,就是全体覆盖了。全覆盖以后,有一个问题一直是大家讨论的,这么多农民工怎么办,他们有1亿3700万,他们到底怎么办,还是为他们单独做一个?这个问题我自己的看法是应该让他们有选择权。也就是说,现在有相当一些人,因为新型合作医疗门槛低,利益比较高,所以有很多农民是回家投自己的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但是最后没法报销有困难,起码路途遥远,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

中国网:

在报告中传递一些什么样积极的信息?

杨团:

我想说三项制度明确了,意思也就是不应该为农民工专门立一个,这个基本信息应该是传递了,我们就是三个制度,全覆盖。

毛寿龙:

实际上它强调了公共服务的普遍性问题。所有的人都有,最好覆盖面是百分之百,如果做不到,至少是百分之九十几。另外,公共服务有一个均等化的趋向,它是确保基本东西,而不是让你拔高,或者是补一些生活方面比较困难的。它也特别强调各方面综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和人的生活质量有关。生活质量一般是经济生活质量,就业本身也是工作,工作也是生活,有工作在朋友中都是有尊严的。包括文化生活,还有政治生活,这些都是一个人社会里有尊严,经济社会有体面,在政治上又能够有序参与,或者在政治生活中能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这也是人生的实现。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思考,哪怕是支持一下,让政策能够实施得更顺畅。所以总体来讲,所有的民生问题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

中国网:

所以第六项和老百姓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占了不小的比重。

杨团:

是最大的篇幅。有些还是应该更加清晰认识的,像医改的五项里有一项关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是逐步均等化,扩大免费公共服务范围”,这是第一次提出。而且把指标都提出来了,城乡居民人均公共服务的经费不能低于15元,以后还要逐步提高。这是很明确的,我想这一定纳入了8000多亿的盘子中。

还有一条,是关于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设备和机构的建设,这也是很明确的提出的,这都是包括医改涉及全民的重要措施。关于公共医院的改革,也明确提出改三个,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也是第一次明确提出“逐步取消以药补医的机制”。还有推进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改革,如果不让他以药养医,就要给他补偿。怎么补?公立医院的补偿政府要给予,这是很明确的,你要他为老百姓服务,建立它的公益性质,政府就要多掏钱。

还有监管机制,要建立有关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这部分在国际社会,像英国早就做了,这部分的制度怎么让它变成一种常态化、常规化的制度,而不是一种非常态的、临时性的,基本精神都在这里提得很清楚。

编辑:富文佳 来源:中国网

 
图说两会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