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7日的记者会上说,中国外交在2009年的两大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
而在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短短四百余字关于外交工作的论述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次提到了"金融危机"。
"我们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务实合作,共同遏制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温家宝在报告中说。
正在北京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和此间的一些专家认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还未见底,服务经济发展将主导今年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危机引起的国际实力消长中,中国可能在国际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愈发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由于高度依赖国外市场,内需不足,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东部沿海大批外向型企业倒闭或陷入困境,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困难增大,经济增长率下滑。
2008年履新的本届中国政府,在连续应对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后,又投入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活动之中。从2008年10月起,中国领导人就开始在不同的国际场合提到应对金融危机,并持续至今。
"在新的形势下,外交工作怎么做?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全国人大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参加海南代表团小组审议时说。
在去年最后一场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秦刚就已经阐述了中国今年外交的中心任务,即围绕着为确保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国内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而努力。
"我们努力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就是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多边和双边关系。"杨洁篪在记者会上说。
"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除了在维护国家主权上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应该给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机会。"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副省长姜斯宪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虎山集团董事长张剑星就在中国的外交中受惠。他最近成功拿到了北非某国一个承建水泥厂的项目。他认为这与中国长期与非洲国家保持友好互惠的关系有关。
"企业在国外发展,外交关系一直是我们考察项目的重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有助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张剑星说。
面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中国在呼吁各国警惕的同时,也用行动做出回应。就在中国人大会议开幕的前一个星期,由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领的庞大采购团结束欧洲之行,一共签下近130亿美元的协议。
中国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认为,这是一个修补中欧关系的外交行为,同时,对欧洲和中国的经济也有好处。
"中国外交有一贯性。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基本方向就是保证国内经济发展。现在把它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就是因为金融危机。"秦亚青说。
实际上,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年初的频繁出访,就已经带有浓厚经济色彩。胡锦涛、温家宝和习近平在中国农历正月期间对亚、非、欧、美四大洲的15个国家进行了访问。不管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领导人在这一系列访问中都将抵御金融危机摆在了显著位置。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拉美五国之行中,巴西和墨西哥都是二十国集团峰会成员国。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出访将有助于这些发展中大国在下月伦敦G20峰会上采取更加协调的行动。
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说,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也成为当前中美关系中最紧迫的任务,"无论对我们,还是对他们来说,这都是头等大事"。
而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也更重视亚洲和中国。国务卿希拉里第一次出访选择了亚洲,她并表示要与中国"同舟共济"。
每一次危机过后都有力量的此消彼长。金融危机后,耶鲁大学教授保罗 22肯尼迪曾撰文称,异常的跨国大动荡常常会动摇世界的根基,金融危机中最大的变迁或许是美国在2009年的下滑。而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将更引人瞩目。
然而,责任始终与能力成正比。当中国实力不断增长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
"这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体系改革的一个机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游离于国际经济秩序的制定之外,如今投行时代已过去,需要建立新的秩序。大家就好比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的发言权会比以前更大。"
据杨洁篪介绍,中国领导人将在今年参加多个国际多边外交平台,如G20伦敦金融峰会,意大利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上合组织的峰会总理会议,以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等。
"我们要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杨洁篪在记者会上说。
除了推动改革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中国今年还将参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等多边合作领域。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方向不会改变,机会也越来越多。
秦亚青认为,将来中国真正的国际责任,将是如何从整体上考虑全球繁荣稳定,真正达到联合国的千年目标。
"但机遇不是唾手可得的,这其中也有博弈,取决于细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说,"如何给予援助,如何稳定汇率,如何对付贸易保护主义,都考验着中国外交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