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首页 环球在线首页
CHINA DAILY 英文首页
 
直面灾难,中国收获启示

直面灾难,中国收获启示

5月10日,在北川老县城,一位母亲在悼念孩子。

当日是母亲节,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也再度开放,供当地群众进入祭奠。祭奠人群中不乏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她们纷纷前来悼念自己的骨肉。(新华社记者江宏景 摄)

直面灾难,中国收获启示

4月2日,当地群众在北川老县城祭奠亲人。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老县城于4月1日至4日解除封禁,北川籍群众可进入老县城祭奠在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亲友,前来吊唁的人群络绎不绝。新华社发(钟敏摄)

直面灾难,中国收获启示

4月2日,在北川县老县城的山头上,吊唁者放上一束红色的塑料花,祭奠逝去的亲人。新华社发(钟敏 摄)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5·12”,中国伤痛之日。一年前的这一天,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天塌地陷,山河破碎,同胞罹难,举国同悲。

震后这一年,是艰难而非凡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英雄的13亿人民直面灾难,与死神争夺生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中国勇气、中国力量、中国智慧震动也感动了世界。

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实践,让我们收获了许多极其宝贵的启示。以人为本的宗旨、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尊重科学的理念、民族精神的升华,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不断推动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走向进步,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国将今年的5月12日定为第一个“防灾减灾日”,以此提醒人们居安思危,常存忧患之心,增强防灾意识,清醒地面对自然灾害的风险、威胁和挑战。

应对灾难贯穿以人为本的宗旨。人文关怀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灾后重建的第一主题

“新家肯定比地震前的家更好。”尽管眼下还住着板房,张碧英却已经开始憧憬她的家乡映秀镇重建后的样子。4月中旬,汶川地震震中映秀灾后重建总体规划通过审批。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信心来自于一个细小的回忆。

那是去年6月,中铁十六局的职工来给映秀搭建过渡板房。一天晚上,张碧英发现,几个已经累得没力气说话的援建者脱下手套,用手掌摸索板房边缘。一问才知道,他们怕建造过程中留下锋利边角,划伤住进来的受灾群众,每天干完活都要这么摸一遍。隐患排除了,他们自己的手却不断被划破。

张碧英十分感动,她说:“人家替我们考虑得这么细,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她相信,有这样的工作态度,映秀肯定能建成一个美好的地方。

以人为本,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历程中,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中,全国人民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充分体现了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人文关怀精神。三天“全国哀悼日”的设立,更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至今
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 69225 人遇难
  震殇·影像志 > 更多

 
 
  地震相册 > 更多

地震救灾女护士变身“最美俏新娘”[组图]

 
本期项目负责人:肖亭  编辑:段若兰  张峰   邓京荆  肖亭  设计支持:凌雷  技术支持:沙益新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