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共同签署了合作开展“2011-2020年我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协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在当今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两部门共同谋划联合开展未来十年的我国学科发展战略协议具有重大意义。
前瞻布局学科发展
陈宜瑜介绍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重要战略定位,中国科学院是国家最高科技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两部门有着长期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此次联合开展战略研究,旨在充分发挥中科院院士群体作为国家最高学术咨询团体的重要作用,从长远和全局出发,从战略高度全面筹划未来,推动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陈宜瑜强调说,学科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保持学科体系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重点突破与跨越、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至关重要。“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前瞻思考科技大势,统筹谋划学科布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实施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推动科学基金资助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加强顶层设计,两部门成立了联合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将按照学科领域安排战略任务,将组织以战略科学家为核心的团队开展研究。据本刊记者了解,分析我国学科发展规律、基础研究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环境建设需求,是此次战略研究的主要任务。战略研究组预计在未来两年内,研究提出2011~2020年我国学科发展布局、优先发展方向等,以期为基础研究相关战略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为国家发展基础研究提出政策建议。
学科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我国学科的发展,既有传统的基础学科,也有新产生的学科。陈宜瑜分析说,传统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学等非常重要,但一些新兴学科如纳米就是物理和化学交叉的新学科,这一类新学科如何定位、人才队伍如何培养和成长,这些问题对我国未来科学发展都非常重要。他认为,近些年来我国各学科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处。因此,从统筹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全局着眼,开展这方面的战略研究非常必要。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介绍道,由中国科协牵头组织、75位“两院”院士和1196位专家学者共同编纂完成的《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已于近日发布。这套29卷、900余万字的学科发展系列报告,对所涉及学科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前沿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回顾总结并评价了2007~2008年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见解、新观点、新技术等,体现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前沿性;报告根据本学科发展现状、动态、趋势以及国际比较和战略需求,展望本学科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本学科未来几年内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体现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前瞻性。
白春礼认为,通过对我国化学、空间科学、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电子信息、航空科技、实验动物学、机械工程等28个学科进展情况的综合分析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学科发展呈现五大特点及趋势:
一是重大科学发现与方法创新促进基础学科发展。突出表现为,我国基础研究更加扎实、深入,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传统学科不断涌现新生长点,面向国家、社会重大需求和面向实际应用的成果数量与质量明显提高。在化学动力学理论研究方面,在空间物理学、自然地理学、地质勘察、昆虫学、基础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
二是技术进步与实际应用取得重大成果。如“神舟”七号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和太空行走任务,自主研制的“飞天”宇航服是其一大技术亮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取得圆满成功,它所携带的8台探测仪器均为我国自主研制,在技术性能上达到国际同类仪器水平;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支线飞机新舟-600和新支线飞机ARJ21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支线飞机正式进入世界新型支线客机的行列。青藏铁路建设克服了高原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突出体现了我国土木工程上的技术进步。在化工领域,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成套生产技术。清华大学脑-机接口研究小组通过脑内电话模式的研究,突破了关键技术,技术研究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其研制的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残疾人环境控制器,优化脑电采集系,样机已达实用水平。
三是科技人才培养与学科队伍建设支撑学科发展。近年,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并着力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科技领军人才。目前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已占队伍总人数的80%,为学科队伍建设打下了极好的基础,为学科培养了规模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梯队。
四是学科平台建设保障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家先后实施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211工程”、“985工程”、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工程,一批国家投资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得以立项、开工建设、升级改造或竣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建设得到加强;一批科学和技术研究所需的仪器和装备,通过自主研制、引进和升级改造等方式,得以明显提升,这都将对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五是学科基础建设与科技软环境建设亟待加强。从全局上看,我国的科学技术离国际一流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许多工作还处在跟踪和积累阶段,在多数领域内具有重要原始创新性质的工作还比较少。
白春礼表示,改革开放30年,为我国科技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科技工作由跟踪模仿阶段转变为自主创新阶段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在科技人才质量和队伍梯队结构建设方面,对于促进学科交叉和培育学科新的生长点、对于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重大问题的需求来说,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在国家工业发展急需的地矿、能源动力、机械、轻纺、化工与制药等领域,人才依然比较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科的发展。科技工作的软环境还需要改善,科技支撑条件和学科发展平台建设缺乏更高层次上的规划和协调。“要促进学科全面协调均衡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前瞻布局,以期实现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