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黄土地》海报
《黄土地》剧照
【影片资料】
彩色片
广西电影制片厂
导演:陈凯歌 编剧:张子良 摄影:张艺谋 主要演员:王学圻(饰顾青)、薛白(饰崔巧)、谭托(饰翠巧爹)、刘强(饰憨憨)
【剧情简介】
陕北黄土高原一条贫瘠的沟壑里,鼓乐声声。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千百年来毫无变化的传统婚礼。下乡采集民歌的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也来到这里。他听到的"喜歌"出自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汉子口中,他见到的新娘,竟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娃。然而贫困、愚昧的庄稼人都沉浸在难得的欢乐之中。突然,眼前一件红衣一闪,顾青在一片黑棉袄的缝隙中,发现了一双注满了哀伤与愤懑泪水的眼睛。后来,顾青才知道,她是当地出色的民歌手翠巧。
当晚,顾青被引到翠巧家落脚。尽管当时已实行国共合作,可身处国统区的翠巧一家对来自延安的
“公家长官”仍十分陌生。顾青由白天所见的童婚,谈到延安妇女婚姻自主、翻身做了主人的新生活。虽然这些话在翠巧爹身上没有什么积极反响,可却使翠巧心中漾起了波澜。夜深了,伴着嗡嗡的纺车声,她不由自主地哼唱着自己的哀愁。
通过顾青在土地上熟练的耕作,翠巧一家才开始把这个不同一般的“公家长官”当作自己人。于是“镰力斧头老镢头,砍开大路工农走,芦花子公鸡飞上墙,救万民靠共产党”的高亢歌声才第一次回旋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空。这歌声使翠巧心中产生了新的变化,连挑水的脚步也变得飞快而坚定。然而善良、忠厚又贫穷、愚昧的翠巧爹却要困袭世世代代“庄稼人的规矩”,让女儿在四月里出嫁完婚。
顾青要走了,翠巧有多少话要对顾大哥说啊!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只有憨憨明白姐姐的心思。为了使顾青不致于搜集不到“酸曲”而被“撤差”,老汉居然也唱了一曲。那老迈苍凉的歌声,反映的是妇女的悲惨命运。
顾青走了,憨憨翻过山梁,送了一程又一程。在他怀里珍藏着顾大哥那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
又翻过一座山梁,顾青惊奇地看到翠巧正坐在峁顶上等他,她终于说出了想随顾大哥去工作的心愿。可是,顾青还得回去请示上级。山坡上,翠巧敞开她那嘹亮、甜美的歌喉,边走边唱着她对共产党里的公家人的敬佩和深情,唱着她对自由和光明生活的热切向往。沟底下,顾青路踌难行、流下了眼泪。
按照千百年来的规矩,翠巧终于要出嫁了。完婚之日,憨憨挑起了姐姐用过的水桶来到黄河边,不料遇上了逃婚出来的翠巧。翠巧给爹留下了自己的一绺长发,给爹挑了最后一担水,把为顾大哥做的鞋垫交给弟弟,便连夜东渡黄河而去。六月里,顾青又来到这里。在庄稼人求雨的队伍中,他找到了憨憨,憨憨把鞋垫交给了他。
顾青奔到河边,只见安详而深沉的黄河仍缓缓向东流东……
【影片鉴赏】
如果说《一个和八个》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们的开山之作,那么《黄土地》则是标志着第五代导演真正崛起的电影作品。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谢晋第四代导演反思文革的伤痕电影之后,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导演们开始执导电影。《一个和八个》只是在试探着迈出了一步之后,陈凯歌的《黄土地》却在电影风格和语言强烈了形成一种新的影像,并深深影响了整个第五代导演早期的叙事倾向和风格基调。大色块和色觉强烈的摄影、西北黄土地的民俗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事,让中国电影呈现了另一番不同的风貌,也标志着第五代视野不同与以往中国导演的历史视角。
影片通过顾青与翠巧一家的交往,表现了陕北高原上古朴、苍凉、浑厚的民风,以及农民的艰辛、贫脊、愚钝和他们向往光明的意愿。它跳出一般电影创作的纪实美学原则,把它理解为有意识的艺术创造,不局限于客观再现。
它不以叙述故事为主,充分发挥音响和纯影像的艺术魅力,把叙事因素和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散文的结构和诗的意境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致力于人和环境融为一体,使象征的力量得到显现。
影片在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三者统一起来,从而创造了深刻生动的银幕形象,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民族心理及农民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同情。在手法的处理上,它那简洁的背景、人物的表态造型、对意境的追求,体现了西方艺术观念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原则的结合。
《黄土地》是第五代导演得到国内外确认的第一部作品,天高地阔、气势磅礴的黄土地,浊浪滚滚的黄河,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众多中国象征和风俗民风的描写,加上人物命运的压抑悲怆,使影片集叙事、象征、隐喻于一身,在土地、民俗与人物命运之间反思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特性。本片也是与内地电影的传统正面决裂的开始。
【观看影片】
编辑:邓京荆 肖冠男 来源: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