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理念确立殊为不易
忽视环境保护的经济增长,注定是无法持续的增长。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紧张和对立,使早已潜藏的矛盾终于激化,具体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的出现、自然灾害的增多,以及公共环境事件的集中爆发。这是大自然的报复,也是人们自酿的苦果。当这一切开始阻碍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时候,执政理念的调整就迫在眉睫了。
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制定了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表明中央开始注意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等的协调问题。21世纪初,在深刻总结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并充分吸取国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新理念。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建立,环境保护被提升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这无疑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深刻反省后的产物。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从仅仅运用环保技术去治污,到制定经济政策去遏制污染,直到从国家政治层面去全面调整发展模式,可谓产生了质的进步。尽管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仍在加剧,但是至少从理念上来说,我们已经回到了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轨道。
思想的进步总是在经历无数的曲折之后才能获得。回顾60年的历史,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走过了太长的弯路。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就针对环保工作做了30多次讲话,并在1973年召开了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他曾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我们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要避免出现环境污染的情况。
6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民环保”时代,政府、企业、公众对环保不但抱有高度的共识,而且正在走向一致的行动。政府在今明两年将投资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程;环保部门的权责不断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不过关的大型项目屡出重拳;各类企业的环保意识趋向自觉,环保产业自身也达到了数千亿元级别的规模;民间环保组织如雨后春笋,成员超过30万人。特别是公众环保意识大幅提高,最近一项媒体调查显示,超过90%的民众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缓解环境危机。
中国仍需将“环保革命”进行到底
如果说,60年来我们在环保领域经历了一场理念的革命,当今的中国仍需以实际行动将“环保革命”进行到底。
环境问题形势迫人,容不得半点懈怠和拖延。据《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披露,在内陆河湖污染未见明显好转的同时,我国近海海洋污染总体形势也很严峻,大部分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频发的农业污染事件为我国经济和农民的财产造成很大损失;城市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已成痼疾,而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新问题也开始在城市中显露……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认为,环境问题从坏向好的转化是一个过程,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这一转化过程是缓慢的,还可能会有反复。
6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环保工作已经走到了一个关节点,能否彻底改变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看我们这几年的作为。显然,光有理念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也需要彻底改变环保工作中的体制性弊端。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制定了大量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但执行层面却软弱无力,尤其是地方的环保工作,基本受制于发展GDP的刚性要求,监督、制约作用无从体现。这一方面有国家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有经济、政治利益驱使,干部政绩考核体制的问题。改变这一困局,就必须深化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我们更需要扩大环保工作的公众参与。环境问题的无处不在,使政府在环境保护上独木难支,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当前,公众参与环保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包括民间环保组织的注册难、开展活动难,民间环保活动缺少扶持,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新的思路,大的决心。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未来的人们在凝视着我们,永远的家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望。
编辑:宁波 来源:半月谈(记者 王新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