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新中国在世界行走的60年,可以找到三条脉络——打破封锁、敞开国门、融入全球。60年来,在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风风雨雨中,共和国不断成长、成熟、成功,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影响世界走向。历史连接着未来,曾经是人类文明引领者的中国,仍有希望为世界带来新的贡献;一个古老国家的崭新传奇,必将在世界的聚焦中继续上演。
打破封锁——为国际生存空间
在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的驱使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强势集团对新中国的封锁,从来没有停歇过。这些封锁,以各种各样的面貌,在外交、军事、经济、文化、思想、舆论等各领域出现,此消彼长。在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中,中国相对弱小但奋发图强的身份未变,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战略意志未变,改变的,是大国的心态和战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恨之入骨,制造反华包围圈。为了站稳脚跟,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站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但这个阵营并不牢靠。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面临的第一个生死存亡的考验。当苏联在支持中国参战的立场上一再退缩时,贫穷的新中国毅然出战,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牺牲,打出了军威、国威,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一边倒”政策的根基倒地,中国陷入空前孤立。在美苏两个大国的核威胁下,毛泽东意识到,“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中国独立研制原子弹和氢弹,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众矢之的,它们在人权、台湾、西藏等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中国沉着应付、稳住了阵脚,美国导演的制裁很快失败。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领导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国力持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美国的总统几年一换,但美国防范、遏制、封锁(在它有能力的地方)中国的战略意图和行径却从未改变。美国的战略利益遍及全球,视中国为其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战略对手,用三条“岛链”层层围堵中国。最近几年,美国在南中国海频繁染指,就是要阻止中国突破“第一岛链”。美国以反恐、提高保护等各种名义,在中国周边四处活动,实施战略合围。
有骨气和智慧的中国人从来不惧怕这些。以禁止对华军售为例,美国封锁向中国转让军民两用太空技术已经10年,美国和西方世界看到了什么呢?看到的是中国航空事业蒸蒸日上:反卫星导弹试射成功、“北斗”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启动、“嫦娥”绕月卫星升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成功。
打破封锁的另一面是以坚定的立场、灵活的政策、友好的态度,争取、团结国际上一切有利于我国的力量。结果,新中国挫败了美国“亚洲人打亚洲人”的诡计,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外交全面登上世界舞台,甚至在1979年与美国正式建交。这些宝贵的外交遗产,为日后民富国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