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客门”频发警示了什么?

2012-02-10 07:58:25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警示二)管理方式之失:执法部门各自为政,禁令叫得响,落实难上难

调查发现,一些热门旅游地遭遇公众“口诛笔伐”,背后有着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甚至主观不作为的深层背景。

1月25日大年初三,游客孙晓明在三亚点的一只螃蟹花了957元,为了搞清楚自己是否被宰,他拨通了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赶到现场的工商执法人员称,他只负责检查商家是否明码标价、海鲜排档是否要求顾客签字再上菜等属于工商部门管理的事项,“价格问题需找物价部门核实”。

三亚市物价局新闻发言人陈金波说,消费者拨打12315投诉,对于价格有疑义的,工商部门可将案件转移给物价部门调查,原则上两个部门不同时立案。

孙晓明质疑的价格问题,工商执法员并没有转移至物价部门处理,在价格问题仍模棱两可的情况下,现场协调店家与消费者以“半价”结账了事。

“禁令叫得响,处理起来东扯西推,反而为不法商贩欺客宰客提供了可乘之机。”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说。

厦门“天价菜单”事件发生在大年初二(1月24日),但直到2月6日下午,当事海鲜排档才将超收的餐费返还给消费者。

“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也是旅游软环境一个重要指标,以这个效率办事,被宰游客大多没有时间、精力耗在投诉上。”王健生说。

管理之失还表现在旅游信息化建设滞后上。春节大量散客涌入旅游目的地,却鲜有获取全面、可靠信息的渠道。不少游客受交通限制,依靠的士司机、街头“卡片社”等“地面军”获取信息,而出租车靠将游客拉到景点、饭店、购物点拿回扣“生财”,以致时常传递虚假信息,游客知情权难以保障。

“游客缺乏消费知情权、消费选择权、消费安全权的保障,以至于消费时常挨宰,安全难以保障,只有回家靠微博发泄消气。”武汉游客张自然说,旅游过程中少投诉不投诉,回家后靠微博维权,这种现象正是旅游目的地政府管理缺位、错位的直观反映。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新华视点 游客管理 负团费 旅游目的地 旅游城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行为艺术用狗链牵男子爬行

老照片揭清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