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防治保”工程让群众分享医改成果

2012-03-30 14:19:13 来源:新华时政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多地试行“家庭责任医生负责制”,302名医学专家走进省会15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任“社区首席医师”

“以前都是病了以后才去看医生,现在俺知道在没有发病之前还可以通过中医进行预防治疗。”北尾村村民尹颜军高兴地说。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安香卫生院组织中医到下辖的北尾村进行中医“治未病”医疗服务,向村民免费讲解、发放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和材料。

“今后,有个感冒发烧的,不出村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了!”这是河北省井陉县东水村村民的共同感受。2011年,村里建了标准化卫生室,不仅环境好,而且医疗水平也提高了。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使“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在这里成为现实。

“实行药品‘零差率’,减轻农民医药费负担!”张家口市万全县郭磊庄中心卫生院门诊大厅的一楼药房取药窗口上方贴着这样一幅标语。窗口两侧,270多种基本药物目录内常用药品的规格、单位和价格分列在公示栏里,一目了然。

这是来自河北省医改前沿的三个镜头。据记者了解,自2009年4月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河北省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从“三个基本”入手为河北百姓织就了一张从防到医、从药到保的“防治保”惠民医疗网。

防病:中医“治未病”将公共卫生服务端口前移

免费拔火罐、压耳穴、中医辨识体质……包括特困职工、老干部、老患者等在内的百余名市民代表,近期参加了在石家庄市中医院举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服务活动,真切感受了中医特色服务的“简、便、验、廉”。

“您目前存在体质兼夹,建议您在调养身体时,以培补元气、补气健脾为主,活血祛瘀、疏肝解郁为辅。”在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医体质辨识工作室”,中医师一边说一边给他免费出了一份《中医体质辨识报告》,并据此开出了“自助方案”,在膳食调理、起居调理、运动养生、经络调理等方面给予了详细的综合建议。该医院专家向记者介绍,中医“治未病”已纳入石家庄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体质辨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为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作为河北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唯一试点市,石家庄市卫生局与财政局在2011年9月联合下发文件,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明确提出“所需经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统筹安排”,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执行主体为市县两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2011年11月,河北省卫生厅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间,该省将启动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全省各三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均建立“治未病”中心,各县级中医医院均设置独立的治未病服务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目前该项工程正在实施当中。

另据记者从河北省医改办了解到,医改3年来,河北省不仅在多地试行了“家庭责任医生负责制”,成功打造了城乡“半小时就医服务圈”,实施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11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乙肝疫苗补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还进一步扩大了救助病种范围,将肺癌、食道癌等12个病种纳入保障范围,并探索采用多种形式,形成多重补充保险机制。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该省已为3856.01万农村居民、875.62万城市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为69.71%和58.25%;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42,169例。

治病:首席医师进社区构筑基层医疗服务新格局

“咱们社区里来了大医院的专家!”“过去到大医院找专家看病,要早早去排队挂号,一折腾就是大半天。现在在社区里就能找专家看病,真是为人民服务到家了!”石家庄市河东卫生服务中心里,排队候诊的居民兴奋地议论着。

自从2011年7月1日起,302名从驻石家庄二级以上医院选派出的专家,正式走进省会15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任“社区首席医师”。他们将定期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指导社区医生做好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首席医师’制度不仅为居民节省了时间、路费,免去了挂号费,同时,医师开具的处方多以基本药物为主,降低了居民的看病成本。”石家庄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梁震宇说,依托“社区首席医师”制度,该市正逐步建起公立医院支援社区的长效机制,构建起“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医院,康复平安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格局。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在河北省,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完善的基层服务网络让百姓越来越感受到就医的方便、快捷、安全和实惠。

据河北省医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新一轮医改过程中,该省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2011年还启动了“大学生村医”计划,健全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使服务网络遍布基层。

医改以来,中央和省财政共投入资金97.7亿元,安排卫生建设项目1888个。通过采取政府适当资助,乡镇卫生院下派、村集体举办、村村联办、个人承办等模式,统一规划,合理配置,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同时,积极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目前,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利的医疗服务。

保公益:打破以药补医报销比例提高百姓减负

万全县郭磊庄中心卫生院的一间病房内,71岁的村民侯月花正在输液。“自从药品‘零差率’了,药确实便宜多了,我们老百姓对健康也‘零忧虑’了。”老人说,这次住了10天,花费1100多元,新农合报销后自己只负担300元左右。而在前两年,住10天院少说要花费2000多元,新农合报销后也得掏800多元。

作为河北省首批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这家卫生院于2011年4月30日启动综合医改,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打破了“以药补医”旧体制。

“过去中心卫生院的所有采购药品平均加成44%,靠药品收入来支付职工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水电暖等费用开支。”郭磊庄中心卫生院院长杨永森坦言,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采购的药品就严格限定在国家确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和省级增补的174种非基本药物目录内,且全部通过县卫生局集中采购、配送,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河北省医改办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采购机制逐步完善,实行以省为单位统一招标,实现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付款。已完成的两轮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价格比国家零售指导价平均降低46%和59%,基本实现质量优先、价格合理。此外,自2011年11月1日起,河北城乡居民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原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统一合并为一般诊疗费,每人次最高收费标准为10元。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河北省城乡居民的看病负担正逐步减轻。河北省医改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该省新农合不断“扩面提标”,参合率达到95.4%,筹资标准达到230元;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6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69%,94.5%的地区实行了门诊统筹。2012年,该省新农合筹资标准将提高到每人290元,住院补偿比例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7万元;实行新农合的县(市、区)将全部实现门诊统筹。(据中国改革报报道记者 王春华)

点评:以“四个三”为目标,在不同层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作是河北省医改一大亮点。

“四个三”目标就是村级实现“三个一”,即一个标准的卫生室、一名具备执业资格的医生、一套基本药物保障制度;乡级实现“三个有”,即有一个标准的卫生院、有一支适应农村医疗工作的好队伍、有一套基本检测设备;县级实现“三个双”,即经营双轨制、医疗服务双价格、医疗队伍双配备;基本药物供应实现“三个零”,即配送零缝隙、价格零差率、使用零盲区。

不难看出,“四个三”为河北省在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的建设夯实了基础,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使百姓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医改成果。(一轩)

来源:新华时政 编辑:张少虎

相关新闻:

广西:以投入换机制构建医改新模式

吉林:“健康小屋”彰显医改惠民大计

黑龙江:“全员竞聘”激活基层医改新动力

福建:“特岗医生”让八闽城乡共沐医改阳光

贵州:新农合让“大病一日穷”成为历史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医改 补气健脾 治未病 补偿比例 医疗服务  

精彩热图

6000朵玫瑰插马桶,美院教授另类示爱引热议

枣庄抓获白色母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