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特立独行的90后“科学狂人” 这群神奇的孩子

2012-08-20 11:13:16 来源:解放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不过,他们也往往有一个让父母担心的共同爱好。

卢驭龙,“中国达人秀”那位表演电流缠身的 “90后科学狂人”,曾是科创论坛“高压电与强磁”版的版主。

7岁时,他发现医院门口残留在红绿瓶罐中的液体,居然能让地面冒白烟。他找来最厉害的两种液体,混为一瓶,放入裤袋,到家后发现口袋被完全腐蚀,大腿至今仍有一片伤痕。

于是,卢驭龙和几乎所有记者接触过的科创人一样,热衷于化学实验,搜索化学配方。他在家中的实验室,被父母“摧毁”了20多次。终于初三那年,他炸伤自己,缝了400多针。在被炸伤失去意识之前,他做了3件事,看了一眼被炸断的半只手掌;按住了流血的大腿血管;躺平,看星星。

那时的卢驭龙想,如果自己还能活下来,就要做个循规蹈矩的年轻人。

记者接触到不少科技迷,虽然如今专攻无线电、电子、计算机编程,或是摄影,但他们都承认,都有过制备、试验“含能材料”的经历。

看起来,几乎在所难免,每位热衷化学实验的学生,都差不多是这样。

爆破专家惜才!让学校不要开除胡振宇,“这孩子聪明,是个好苗子,好好培养”

应该禁止业余人士研制“含能材料”吗?

科创论坛的管理者意识到爱好的弊端,在2008年底于论坛内颁布了《特种科技爱好名录》,这是国内第一个“特种科技爱好”管理规章。它分了3类,将化学战剂、炸药、原子核反应、精神控制药物、发射类武器等开发、制备、试验、收藏都归为甲类,火箭的制造与发射也在其中。当然,《名录》实际的约束效果,非常有限。

而胡振宇给记者看他写的一篇文章,呼吁善待业余爱好者的“激情”。

他们认为,“含能材料”不等同于“危险品”,它容易发展出新型燃料,业余探空火箭技术的发展能带动新型燃料及一系列电子设备的发展。

记者知道的是,美国著名航天公司之一的spaceX,其从事技术和测试的是那些穿T恤和牛仔裤的年轻人,公司的首席测试工程师年仅23岁,他们中不少人,原本只是业余科技爱好者。

记者还知道这样一件往事——

胡振宇在初中接触到化学实验,就一发不可收,在操场做了次“新型含能材料试验”。说是试验,在学校师生看来,就是炸了颗大炸药包,冲击波震得玻璃直晃。

公安局不敢碰,请来了当地的爆破专家,收走妥善处理。

而这位爆破专家,惜才!让学校不要开除胡振宇,“这孩子聪明,是个好苗子,要留在学校好好培养”。

后来,该专家还将胡振宇推荐给南京理工大学火炸药和爆破方面的导师,后者一度想要招胡振宇做自己的研究生。

然而,很少有业余科技迷,能遇上自己的伯乐。

若不是胡振宇的网球特长加分,他可能考不上任何一所大学。

中学生爱好科技,最好的结果,只代表着“小发明奖”、“科技创新大赛”以及“高考加分”而已。

这种状况,某种程度造成我国科技爱好者群体的“非主流”状态。

但这个群体,正日益壮大。他们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人才。过去的民间业余科技爱好者,难有这样便捷的途径相互交流、讨论、获取前沿知识和各种装备。而今,网络给予了他们自学成才的土壤和便利。他们有极明显的共同点,动手能力强之外,非常爱玩,与其说他们热爱科技,不如说,他们爱“玩科技”。他们的创新活力,在玩中竞相迸发。

他们缺的是:成熟监管之下的良好氛围,可控平台之上的发展空间。

2010年,吴兆 刚入大学时,在国外的科技爱好者论坛发帖,网友看到来自中国的网络地址,惊讶不已。

吴兆羡慕英美的科技爱好者论坛:“满是严肃的技术贴,他们热衷于对新成果的积极思考和讨论,而我们的科技论坛大多停留在‘玩’的层面。”

中国科技迷更羡慕的是,英美一些科技爱好者论坛都会成立相关的俱乐部,或是和相关科技协会挂钩,由企业赞助运营,一些爱好者通过申请和登记,甚至能借用专业火箭发射场发射火箭。

今年1月,科创论坛探空火箭课题组曾应邀去过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向探空火箭专家,详细介绍了当时发射失败的“万户一号”火箭的设计经验和成果。

但这样的良性交流,目前还太少。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组装焊接 尼龙棒 九江一中 科创 化学战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