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的独山县城,街头印有“整脏治乱”字样的宣传车不断传来激昂的动员令;同时,近千名臂戴红袖章的人员,走上街头,督查包干区域。这场“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是潘志立上任点燃的第一把“火”。过去几年,由于执行不力,“脏乱”屡屡死灰复燃。但这次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潘志立亲自担任指挥长不说,还对督查不力的领导严格问责。“他是外地来的,可以打破裙带关系。”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何士华对这位引进书记很是佩服。
务实、具有全国眼光和开放思维、熟悉现代行政管理和经济运作,也是这些引进县委书记的共性。
丹寨,从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来看在贵州均属“小县”,张淼到任后提出的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园区、打造大城镇,建设“宜业宜居、创新创智”的“现代企业生态城”的理念在刚提出时曾被干部群众质疑,但随着去年以来一批大项目的落户,丹寨的县域经济呈现爆发性增长,在全省88个县的综合排位由2010年的68位升至2011年底的33位,今年上半年再跃至第12位。不到一年的明显变化,让当地的干部群众彻底服气:“这个张书记,还真没吹牛!”
要想跨越发展,干部作风是保障。整顿作风,成为多位引进县委书记发力的重点。
绥阳县委书记尹恒斌一上任,就大刀阔斧整顿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喝茶、打牌、玩游戏等“庸懒散”问题,要求纪检、组织部门明察暗访,召开全县干部作风整顿大会评议曝光,公开处理违纪人员,并大力整治“吃拿卡要”现象,干部队伍精神面貌为之一振,原先准备撤资的几家企业也安心了。
作风变了,一些引进县委书记地方工作的节奏和习惯也悄然变化。龙里县县委书记胡志峰推行的“白加黑”、“5+2”工作法、倒逼机制等措施,让一贯“安逸”的干部群体集体“动”起来了,机关大楼的灯常常彻夜长明。
“既然来了,就干好。”秉持这样的信念,12位“空降兵”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
平坝县县委书记沈新国带头招商,到任几个月就引进项目14个,到位资金11亿多元;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俊铭提出把玉屏打造成“中国箫笛名城,新型工业重镇,黔东经济社会发展极”,让干部群众看到了加速发展的希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代军整治城区违法买卖土地和违规建设行为,明令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城区噪音污染问题,严肃查处侵犯群众利益和不认真执行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的部门和个人;金沙县县委书记丁翊强针对群众反映的教育医疗水平不高、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差等问题,抓紧建设县一中新校区,引资建设三甲医院,一年建成1000套保障性住房……
从招商引资到改善民生,从带头表率到整顿作风,从更新观念到传授方法,引进县委书记所做的不仅是自己埋头苦干,而且着力打造一支队伍,形成一个团队。用丁翊强的话说,“一个人厉害不算厉害,一支队伍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一项关于引进县委书记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中认为引进县委书记“把发达地区先进发展理念带到当地”的达99.1%;认为“抓住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形成了加速发展好思路”的达97.6%。
“来了就是做实事,不是做过客。今后退休了,也有一段值得回忆的经历,没有辜负这片土地和百姓。”不同场合,12位引进县委书记都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3.
“吹糠见米”效应初显
不搞引来女婿气走儿,探索有进有出用干部
葱茏如盖、蔓延起伏的青翠山峦,依山而建、飞檐翘角的苗家吊脚楼,层层叠放在山腰、梦幻般流畅盘旋的“腰带式”梯田,还有行走在山间地头、身着美丽服饰的苗族乡亲……这里,就是被戚咏梅亲切地称为第二故乡的台江县。
初来时的忐忑很快被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大家一起干事创业的激情所取代,仅仅两个月,这位来自江苏的女县委书记就听懂了台江的本地话,吃惯了台江的“辣蘸水”,喝惯了台江的“土米酒”,彻底融入了这片亟待开发的土地。
在2011年的县级党委换届选举中,从省外引进的12名县委书记全部满票当选新一届县委常委、满票当选新一届县委书记。这一结果,让贵州省委十分满意。
“引进是为了提升和解决,实现引进一批、激活一片、带动一方的目的。”侯正茂说,这些引进干部原来工作的地方,发展阶段都比贵州超前,贵州县域经济发展急需推进的重点工作,他们都曾经做过、经历过,上手快,容易起到“吹糠见米”的效果,对其他县也有示范带动;同时,引进干部也会给本地干部带来触动,形成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当地干部,使他们感到压力、催生动力,“目前看,引进干部工作上非常敬业,创业激情很高,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局良好。”
数据也佐证了侯正茂的说法。问卷调查显示,对引进的县委书记,96.3%的市级领导、92%的县委书记评价“很好”和“好”;县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认为引进县委书记“利用自身对外开放资源,在招商引资、项目运作、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好”的达到97.6%,认为县委书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抓干部作风有办法,敢于动真碰硬”的均达到100%。
有了外来生力军,本地干部怎么办?如何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贵州在为引进干部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按照“有进有出”原则,将相关市州部分优秀县委书记特别是引进县的有关干部,交流提拔到省直部门或其他地方任职。
织金县县委书记崔英魁就曾这样总结:作为县委书记,一定要摆正自己在县委班子中的位置,当“班长”不当“家长”,“到位”不“越位”,“要有宽阔的胸襟、有容人的气量”。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表示,2009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是中央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贵州跨省规模引进县委书记的举措,是贯彻这一文件的具体尝试,这对今后进一步选好县委书记这一特殊岗位的干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两批干部的成功引进,也有人开始担心:跨省引进干部机制能否可持续?对此,贵州省委明确提出,下一步不仅要引进县委书记,还要在市(州)、省直厅局、国家级开发区引进紧缺急需的市厅级领导人才,探索建立完善跨省交流干部的机制和措施;同时,探索试行“成龙配套”引进干部,系统化、配套式、成建制地引进人才,形成引进的规模效应,构建贵州党政人才新体系。(记者 龚金星 盛若蔚 黄娴)(实习编辑: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