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幸福列为施政目标 利弊相随

2012-11-02 09:13: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最近,有媒体以“你幸福吗”为主题的一系列报道使“幸福”成了热词,引发大家对幸福的思考。又有媒体报道,全国至少18个省市明确将“幸福”列为施政目标,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媒体评论认为,政府的幸福测度是对唯GDP论的一种纠偏;而专家更以为,“幸福口号已经成为趋势,‘幸福’已形成共识”。

在一个盛行唯GDP论的时代背景下,政府改以人民幸福为念,令人心向往之。近一二十年来,GDP一直主导着官员们的发展思维,政府致力高投入,结果就是高房价、高物价、高税负,民众生活压力过大,普遍呈现焦虑、浮燥的心理症状。而所谓幸福,简言之就是生活无忧加快乐。

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除了福、禄、寿的观念,也有对“乐”的感悟。而所谓“幸福”,融合了福、禄、乐,是一种西方舶来的价值观念,它落脚于个人的主观感受。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论证,大多数人是通过财富来追求幸福的。人有了财产,就向幸福迈进了一大步。但杰斐逊晚年说,“德行是幸福的基础”。富兰克林则断言,“德行与幸福乃是母女关系”。如此说来,个人要追求幸福,与政府关系不大。

但对于人民幸福,政府还是可以有所作为。18世纪欧洲人就认识到,不管人们如何理解幸福,饥荒、瘟疫、战乱都与幸福不兼容。上世纪末,多项跨国研究表明,在一国收入水平很低的时候,随着人均收入增加,国民幸福感也越来越强。经济落后国家,一般都是人民幸福感很差的国家。这意味着,政府的确可以通过发展经济,为人民幸福“建功立业”。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GDP 成绩 国富论 华盛顿邮报 房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万圣节:荧屏上经典"女鬼"

被皇帝爱到骨子里的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