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实名上网 渐成趋势
驻德国记者 黄发红
德国政界人士认为,不能让互联网成为没有法度的空间。在德国,有规范使用互联网身份的传统。近年来,对取消互联网匿名的讨论再度兴起。脸谱网站发言人表示,实名制是社交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德国的互联网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据统计,目前德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高达75%,管理愈显重要。德国政界流行一句口头禅:“不能让互联网成为没有法度的空间”。
从1977年以来,各联邦州就开始实施《联邦数据保护法》。为了适应网络空间的延伸,德国刑法扩大了适用范围,设立了“数据侦听罪”等法律法规。受《电讯法》的约束,网络运营商需保证为终端用户提供中性数据,不合法网页在网络运营商那里已被屏蔽。暴力、色情、纳粹思想、种族主义等内容在德国受到完全禁止,不得出现在互联网上。
保护青少年是德国互联网管理的重要原则。德国2004年颁布了《青少年媒体保护——联邦合同》,设立内容分级制度,由管理部门对用户的年龄进行核查,同时按照规定可以视情况删除内容和页面。
规范使用互联网身份,在德国有着良好的传统。德国人的邮件地址,通常都以真实姓名注册。虽然在德国尚未出台互联网实名制的规定,但实名身份在社交网络的普及率却很高。据今年6月份信息技术公司Bitcom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只有2%的社交网络用户使用的是虚假身份,58%的用户使用的是完整姓名。
自从挪威发生奥斯陆枪击案以来,德国对取消互联网匿名的讨论再度兴起。实名制支持者的观点是,互联网的匿名性由于不受一般人际关系制约,很容易滋生网络暴力。实名制可以让网络人际关系回归现实准则和规范。
用户是否使用真实姓名,也与其注册的社交平台的立场和态度有很大关系。德国本土的社交网站Xing是一个职场人士的社交平台,用户都希望使用真实身份。Xing也只接受真实姓名注册,而且要求用户提交的头像必须是本人照片,并可以清晰辨认。
德国流行的社交网站脸谱、Google+以及LinkedIn也都在逐步推动实名制的实施。Google+从一开始就要求用户使用实名注册,这一做法曾于2011年在德国引起了一场讨论,德国内政部长弗里德里希当时在接受《明镜》周刊的采访中表示支持网络实名制,以让网络环境更加安全。
据德国媒体报道,从今年开始,脸谱网站也不断要求用户使用真实身份。其做法是让其他用户在登陆时来辨认该用户是否使用了真实身份。没有使用真实身份的用户,如多次提醒仍不更改,账户将被关闭。用户要重新开通账户,必须将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寄到脸谱公司。脸谱网站发言人西蒙·阿克斯滕表示:“实名制是社交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恶意评论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是家常便饭。YouTube的东家谷歌因此想让用户以实名发布视频和评论。如用户不愿意,则需要在对话框中输入理由。
不过,对于网络实名制,一些网友也表现出复杂纠结的心态。一位叫小熊的德国网民说,同学们现在都通过脸谱组织活动,实名制确实能带来很多方便,但另一方面,她又不情愿把个人信息完全透露给一家美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