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多元的民间记忆
收藏家马未都曾经两次参观建川博物馆,他对樊建川“用文物表现历史”的做法十分认同。“我们强调用证物说话,因为‘主观的历史都是胜利者的描绘’,只有证物才能呈现真实的历史。”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认为,樊建川最重要的贡献是“收藏了民间记忆”。“在中国,国家记忆往往显得一元化。”秦晖说,“每一种记忆都有独特的角度,要保证民间记忆有多元的呈现、多元的发展。”
樊建川为抗战时期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军人设立了“不屈战俘馆”,秦晖对此特别赞赏。他说:“我们曾对战俘有偏见,觉得他们为什么不牺牲。用‘不屈’作标准似有待商榷,但只要战俘不叛国,就应该得到尊敬。”
樊建川的父亲也曾是一名战俘,所以他对战俘的命运特别关注。因此,专门提出“抗俘”这个概念。“为赶走日本侵略者,战俘也有贡献,但却遭受了太多误解,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
抗战文物一直是樊建川收藏的重点。现在,他拥有全国最大的抗战图片库。其中,除了“不屈战俘馆”外,还有“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侵华日军罪证馆”等共计10个展馆。导演陆川在拍摄《南京!南京!》时,就在樊建川的博物馆里驻扎,200多万件抗战文物为电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细节。樊建川说:“我建博物馆是为了记录历史、还原历史。更重要的是,我想让每颗心灵直面民族创伤,让战争记忆成为民族的思想资源。”